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国画创作"
44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建筑艺术与国画创作的融合探索
收藏 引用
《建筑科学》2025年 第1期41卷 I0019-I0020页
作者:宋秋实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展现创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更蕴藏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而建筑装饰设计作为空间艺术的重要形式,则承载着文化、宗教和社会历史的多重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文化意识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艺术与国画创作的融合探索
收藏 引用
《建筑科学》2024年 第11期40卷 I0019-I0020页
作者:宋艳霞河池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绘画与建筑是两种看似毫无关联的艺术形式,但深入观察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与建筑文化,却发现绘画与建筑之间存在很多共通之处,尤其是国画,以山水为主题、自然景观为内容的特点与我国古建筑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二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献身“黑土艺术”的探索——青年画家富中奇和他的国画创作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1989年 第6期 92-96页
作者:于显达 
近年在我省画坛上出现了一批青年画家。他们以创造“黑土艺术”为宗旨,并以其活跃的思想、勤奋的实践和崭新的艺术面貌,一扫中国画界沉闷僵化的艺术空气。他们的悟性和心智都很高,对自己总是不满足,总是在否定中超越自己。富中奇就是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承-创新-责任——关于当代中国画创作与发展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大家》2011年 第11期 26-27页
作者:王雅洲 曹竑楠河北建材学院 
东西方艺术在背景文化支撑和历史渊源方面都有着根本不同,表现材质样式及语言等方面也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沉积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内涵、样式和独特的精神面貌。就中国画而言更区别与西方绘画而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以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2015年 第A11期 20-21页
作者:刘珂阿坝师范学院美术系 
国画创作主要以毛笔为创作工具,以蘸水、墨勾勒艺术创作的灵魂,笔墨文化同样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汇聚了我国文化的精华,它们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画创作中加入笔墨文化的点缀,能赋予画作灵魂,使单调的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悟:中国画创作中的智力因素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7年 第4期 39-41页
作者:朱宇南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 
悟:中国画创作中的智力因素朱宇南“悟”,原是佛教禅宗俗语之一,其意为理解、明白、觉醒。如《说文》所云:“心了然也,又启发人也,觉也。”长期以来,宗教赋予“悟”一种神秘的色彩,从而给人们研究它对中国画的积极作用,增加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置身于现实中的技巧——中国画创作
收藏 引用
《美苑》1998年 第3期 10-13,24-26页
作者:赵奇鲁迅美术学院 
谈中国画,所以使我们恋恋不舍的,远远不是因为它的制作材料显示出了地道的中国货,它的价值,在于它是艺术——当然,这不是一个含混的概念.这种手段的特殊性,也许更适应我们的思维,并且我们深信,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它的独到之处,其它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绘事琐议:国画创作中“陌生化”现象阐释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4年 第1期 166-168页
作者:解安宁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系 
在当前中国画创作中,绘画语言的陌生化倾向一直表现得十分明显,但在理论上的探讨还非常不够。从绘画创作本体的角度看,关键是如何通过绘画言语的陌生处理来加长欣赏过程的感受时间,增加其审美的含量。我们进行中国画创作与表现就是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写实 变形 抽象——杨刚中国画创作的演变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7年 第3期 87-88页
写实变形抽象———杨刚中国画创作的演变李“反常合道”是杨刚的创作宗旨,“反常”,反对循规蹈矩,“合道”,符合艺术规律。“极古极新”是杨刚的创作手段,“即把远古绘画的精髓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试着创出一条自己的路”。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画创作在室内装饰工艺设计中的艺术融合
收藏 引用
《天工》2022年 第27期 74-76页
作者:武爱君阳泉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国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精神文化,孕育了更加精彩、丰厚的中国文化精髓。受到此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艺术的熏陶,人类精神文明需要以及现实物质需求不断变化,中国国画的美学意境以及精神也正好是人类所向往的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