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结合绘画作品和图片,分析了圈椅在中国古代常见的形式。从对称和平衡美、完美的比例尺寸关系、线形美以及材料、结构、装饰美等方面对圈椅进行了艺术分析,并挖掘其蕴含的文化特性。结合当代设计案例,分析了古代圈椅对于开发现代中式家具的意义,指出圈椅的大弧度椅圈曲线和"S"或"C"形靠背都是现代中国风格家具中常用的造型符号。
摘要:我国的家具制造业不断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改善传统家具企业“二维图纸,三维模型”的生产现状,规范生产工艺并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将传统技术和工艺参数化,从而实现传统家具数字化保护与制造。本研究以圈椅为样本,将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技术应用于传统家具行业。首先,经过获取模型数据、处理数据和模型重建等步骤,得到了圈椅的装配几何模型;其次,基于UG NX软件平台,参照圈椅的组织构成,将圈椅各结构部件的设计和工艺信息集成标注,构建了数字化MBD模型;最后,经过验证基于此MBD模型能够编写数控代码,从而用于数控机床加工,论证了该模型技术有着对接数控机床的实用性。在家具制造产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运用NX参数化软件将MBD技术应用于传统家具领域,旨在推进传统家具的数字化保护与制造进程。构建连接设计与制造以及能够对接数控加工的圈椅数字化MBD模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具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数字化模型的重构降低圈椅三维建模的难度,缩短以明代圈椅为原型进行设计创新的周期。方法基于逆向工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仪和Imageware反求软件,获取圈椅的三维数字化点云数据,借助Pro/Engineer软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形成圈椅的数字化原型。对圈椅的椅圈、靠背等零部件进行创新设计,通过组合重构的方式形成全新的圈椅形态。结论借助逆向工程对传统家具进行设计创新不仅有益于明代圈椅的传承,并在减低设计创新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对明式圈椅进行整体与局部形态和构造的改制,并对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启发一种在传统材料与工艺基础上的改良设计尝试。方法根据现代生活方式与人机需求对圈椅整体与局部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传统工艺的框架中对现有形态进行深度调整,对器型局部逐一进行理论分析,深度改良圈椅椅型,在器型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线型符号。结论在维护传统工艺基础上对形态构成调整改进,往往更具难度与挑战性。对传统工艺美学非遗价值的传承以及不断扩展细分的多元化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摘要:研究木工工具与榫卯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传统家具的修复。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以典型的明式框架圈椅为例,将制作技艺分为部件加工前的准备工序、部件加工时的处理工序和部件加工后的修整工序,并将圈椅拆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进行结构解析,以不同工序中所使用的工具为重点,对各零部件的制作进行介绍。通过对制作工序的梳理,将木工工具分为量划工具、解斫工具、穿剔工具、平木工具以及其他辅助工具。针对不同形态的造型、不同的榫卯连接方式,部件加工时的工具选择也有所不同。
摘要:本文以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为对象,结合'动词法'、'置换法'、'解构法'、'词句法'、'杂糅法'等设计创新思维与方法,对圈椅的形态、造型、色彩、结构、功能等进行再设计思考,总结了一些设计方法并做了一些设计尝试,希望能给设计者们在家具设计方面带来些启示。
摘要:圈椅是中国古代传统家具中的经典式样,造型圆润优美且乘坐舒适,因此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文章选取温州清代圈椅和民国圈椅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对三款实例的内部结构、材质、制作工艺、装饰内容及造型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论证,整理温州传统圈椅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艺术特色及演变的轨迹,以体现出当地物质文化在时代更替中的变化及传承。
摘要:实录法和解析法的结合运用对圈椅木作结构和工艺进行典型性案例式保护与研究是一种有效途径。该方法对圈椅结构、工序和工艺进行了完整详实的记录和整理,并从使用功能性、结构与工艺科学性和艺术性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解析。论文成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家具结构和工艺保护的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中式家具结构和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摘要:为了研究圈椅的装饰艺术特征,本文从图案、部件、木纹、与整体的构成关系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局部装饰特点,阐述其装饰艺术特征。结果发现:圈椅的背板、券口、拖角牙子等构件处常用浮雕或透雕的手法,并施以如意纹、卷草纹、龙纹、麒麟纹等图案进行装饰,注重凸显木材纹理的自然之美。圈椅的局部装饰构成具有均衡美与韵律美,遵循"构图偏上"的原则。
摘要:借助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虚空间设计理论,分析圈椅空间形态与构件组合,以此解读中国传统家具中'空灵'的审美特征。通过研究明式圈椅的虚空间,为理解传统家具提供新视角,为现代家具设计领域提供转译传统家具的新方法。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