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圈舞"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圆”内外的“卑南人”——从年祭圈舞的多重表演面向看社群形象的当代重塑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6期169卷 141-151页
作者:刘姝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祭仪歌是台湾少数民族艺术的经典表演与呈现。尽管面临社会解组和文化消逝的挑战,其表演形态却能够伴随场景的变动而焕发出蓬勃生机,其文化意涵也随着表演层次和面向的叠加而历久常新。台湾省台东市卑南人南王部落及其周边的年祭圈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彝走廊多民族圈舞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论析
收藏 引用
《北京蹈学院学报》2022年 第2期154卷 68-75页
作者:唐白晶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南京210013 
藏彝走廊是一条特殊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包含着多元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现象具有突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藏彝走廊的民族文化又体现出突出的交融性。多民族共享的圈舞文化,即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典型案例。藏彝走廊多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圈舞图像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9年 第2期12卷 150-157页
作者:唐晓义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中世纪民众以圈舞作为社交活动的内容,宗教教义也对圈舞进行了描述,这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创作圈舞图像提供了历史依据。艺术家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身主张,他们创作的圈舞图像呈现于宗教艺术世俗化以及民间世俗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安吉利科《最后的审判》中的圈舞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3期 42-46页
作者:唐晓义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9 
从历史背景、象征意义、者形象三个角度对安吉利科的画作《最后的审判》中的圈舞图像进行解读。前人对"天堂之景"的描绘为安吉利科的创作提供了经验。众天使与受祝福的人们共跳圈舞所反映的幸福、欢乐的场景与恶魔驱赶着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文化下的民族民间比较研究——以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圈舞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7年 第5期 120-121页
作者:刘凡 陈伟科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白俄罗斯传统圈舞是东欧大陆上,特征性较明显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蹈种类,其蹈形式具有一定规律性。而中国民族民间中的圈舞,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蹈审美特征的重要体现,具有多样风格,与白俄罗斯传统圈舞比较,有着中国传统民间的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文化下的圈舞比较——以中国和白俄罗斯圈舞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0年 第14期 7-9页
作者:李新磊上海市崇明区文化馆 
白俄罗斯的圈舞是其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由当地传统劳动民俗中发展的蹈艺术更是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俄罗斯传统民间蹈是东欧大陆上特征性较明显,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蹈种类,其蹈形式具有一定规律性;而中国民族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圈舞”:圆形与蹈的交互作用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 第1期31卷 157-161页
作者:江东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圈舞",是一种为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原发性蹈形式。所谓"原发性"也即,它不但在我国各民族蹈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的现象,同时也是世界各地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蹈形态。与同样古老的"对"和"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彝族“圈舞”之谜浅析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1992年 第1期5卷 46-48页
作者:李运禹 
历史悠久,歌绚丽,族支众多的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仅次于汉族而近六百万之众的一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它是由数十个大相同、小有异的族支所组成。仅就红河州而言,彝族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县,就有石屏、建水和弥勒。而弥勒的彝族支系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缅语族圈舞价值初探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0年 第2期 108-108页
作者:刘梦涵云南艺术学院 
圈舞历经千年不衰,并非偶然。从古至今,圈舞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着重要的价值。在历史价值方面,圈舞的起源,帮助人类认识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围圈舞蹈的形式;在文化价值方面,围篝火而圈舞现象体现了藏缅语族农牧文化的蹈特征;在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少数民族圈舞艺术特征探究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 第1期35卷 63-66页
作者:张晓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0044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经历过相互借鉴与创新的过程,因此这些民族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它们之间有着这样的联系,因此他们的神灵信仰、思考方式、生活习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一大群人围着篝火连袂踏歌的圈舞形式,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