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土壤全氮"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灌漠土上连续间作对作物生产力和土壤化学肥力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2016年 第4期53卷 951-962页
作者:柳欣茹 包兴国 王志刚 李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研究所兰州730070 
间套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现代农业中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长期间套作条件下的土壤肥力变化研究较为缺乏。在甘肃武威连续6年(2009—2014年)进行定位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氮添加对内蒙古不同草原生物量及土壤碳氮变化特征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草业学报》2022年 第1期31卷 13-25页
作者:韩小雨 郭宁 李冬冬 谢明阳 焦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咸阳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咸阳712100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7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3种草原实验区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7种氮添加梯度,分别为CK(0 g N·m^(-2)·a^(-1))、N_(1)(5 g N·m^(-2)·a^(-1))、N_(2)(10 g N·m^(-2)·a^(-1))、N_(3)(15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学报》2019年 第3期33卷 88-93,100页
作者:白娜玲 吕卫光 李双喜 郑宪清 张娟琴 张海韵 周胜 孙会峰 张翰林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201403 农业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上海201403 上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上海201403 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403 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415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础单元,不仅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通过6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秸秆+缓释肥(SRF)和有机无机混施(OCF)4种施肥方式对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施氮对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氮素含量、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草业科学》2018年 第6期35卷 1343-1351页
作者:侯晓娟 余飞 崔诚 李凯 李志 张学玲 郭晓敏 牛德奎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本研究以武功山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水平(N0:不施氮;N_1:施氮量75kg·hm-2;N_2:施氮量150kg·hm-2;N_3:施氮量300kg·hm-2)下草甸土壤氮素时空变化规律和草甸植被根系形态特征及其对氮素吸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秸秆炭化还田和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第2期37卷 154-161页
作者:龙泽华 王晶 侯振安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资环系 
通过5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棉花秸秆直接还田或炭化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合理调控土壤有机氮库、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据。采用两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秸秆还田模式设对照(秸秆不还田,CK)、秸秆直接还田(SD...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林龄水杉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林业建设》2011年 第1期 12-19页
作者:李玥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16 
研究了上海市水杉人工林林下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显示:沿海地区水杉人工林表层土壤(0~10cm)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随着林龄的逐渐增大,其含量逐渐变大。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肃河西干旱区棉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年 第1期 37-44页
作者:张学昕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临夏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临夏731100 
研究甘肃河西半干旱区不同氮磷配施下棉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其相关性特点,为该区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氮素养分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提供依据。以石棉721号为试验材料,氮磷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共设10处理,结合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