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地球内部"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收藏 引用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8年 第6期 49-57页
作者:范贵龙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学情分析由于教材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学课堂开展科学阅读的意义和策略——以《地球内部什么样?》教学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年 第6期 89-91页
作者:饶思琪 王平成都师范学校银都小学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科学课堂使用科学读物,包括绘本和其他形式的科学文本,成为美国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趋势之一。2013年,美国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标准中列出的八项科学实践之一就有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而阅读科学读物是学生开展这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球内部圈层”导语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年 第11期 24-24页
作者:冯铃山东淄博一中 
地球内部圈层」导语设计冯铃/山东淄博一中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爱中国菜--地貌中的“中餐食材”
收藏 引用
《学生阅读世界(初中生)》2013年 第3期 20-23页
作者:苏德辰 艾华华 
蘑菇、竹笋、白菜、豆腐,再来一盘羊蝎子!大自然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美食家。借助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的风力、水力,它在大地上创造出各种美味的原材料。细看,还都是中餐食材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隔岸相望——记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陶瓷艺术系
收藏 引用
《装饰》2008年 第1期 75-75页
作者:郅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 
我深爱火山。它是一个强烈的象征符号,不断提示人们:地球是一个活物,并且仍然在不断地烧造之中。地球内部,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窑炉。他貌似平静,体内烈焰翻滚;他生机勃勃地熔融一切,又滋养一切。喷发出的岩浆再次凝固,成为岩石。斗转星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庞贝城的毁灭》教学设计与反思
收藏 引用
《湖北教育(科学课)》2014年 第6期 76-78页
作者:吴书青湖北省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441200 
教学分析《庞贝城的毁灭》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中的第6课,是在学生学习《地震》一课后,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地球内部力量以火山爆发方式如何改变地球的表面,也为后面的《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之重器”上新啦!
收藏 引用
《少年时代(低年级)》2024年 第3期 44-45页
作者:小沿不详 
我叫“梦想”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我还是全球唯一一艘能深入11000米海底钻探的钻探船,可以连续在海上工作120天呢!我能做什么?我能在万米海底打穿地壳,进入深部探测、取样,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地理教学》2013年 第1期 26-27页
作者:鲁岩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 
【教学目标】了解地壳的组成元素及分布;通过读图,掌握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通过绘图,掌握地球内外圈层结构,训练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各圈层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火山》教学设计与分析
收藏 引用
《湖北教育(科学课)》2013年 第1期 40-43页
作者:吴丽丽 杨丽红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曙光小学056002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教研室056000 
教学分析《火山》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变化》单元的第三课。五年级上册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展开,《地表剧烈变化》是本册书的第五个单元,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现象人手,探究地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球的结构”一节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地理教学》2008年 第3期 22-23页
作者:孔海君华东师大地理系 浙江温岭中学 
地球的结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Ⅰ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①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及特征;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了解各圈层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③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界限、厚度、物理特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