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印第安纳大学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南部中心——布鲁明顿,始建于1820年。起初是布鲁明顿的一所小的神学院,现是美国中西部各州第二历史悠久的州立大学和美国最大的学校之一。大约有33,000名学生在校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类学及文学艺术等。
摘要:远在30年以前,长江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就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在毛泽东同志“高峡出平湖”的鼓舞激励下,预定坝轴线上的钻探塔高耸林立,夜以继日地向坝基岩体钻进,地质人员繁忙而又紧张地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我国第一次采用混凝土预制安装筑坝的试验工程位于湖北陆水河上的陆水水利枢纽,正在日夜施工;
摘要:叶得泉,1934年10月生,甘肃民勤人。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勘查专业,同年6月到新疆中苏石油公司科学研究化验室向前苏联专家学习微体古生物介形虫化石鉴定和研究工作。1957年1月调西安地质调查处地质试验室工作,1958年调陕甘宁石油勘探与地质试验室(下半年改名为银川石油勘探局地质试验室)。1959年调松辽石油勘探局地质试验室。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庆会战指挥部地质指挥所团委副书记、地质试验室副主任、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开发研究院地质试验研究室副主任、大庆石油管理局科学研究设计院(后更名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沉积室主任、院副总地质师兼任院科研办主任、培训中心主任等职务。
摘要:罗志立教授,1927年11月生于四川苍溪县,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8年入学)。曾先后在石油部西北石油管理局和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1980年调到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工作(现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今年适逢他献身石油地质事业60周年,又喜逢80华诞,特此撰文祝贺。他在勘探、开发四川盆地油气资源的28年工作中做出过较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发现中国第一大气田(威远气田)和负责中国第一口超深井(女基井)地质设计和井位选择等方面贡献较大(1962,1964)。他是国内较早学习和应用板块构造理论研究中国地质问题的构造学家(1975,1979),对传播板块构造学并用以指导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他是国内最早提出(1978)并撰文论述煤成气的学者,对我国煤成气开发起到先导作用。他是国内最早预测四川盆地东部存在上二叠统生物礁块气藏的地质学家(1981,1983),对扩大川东天然气资源和以后发现普光大气田(2002)有指引作用。1980年调到原成都地质学院后,除完成石油系主任的行政工作和教学任务外,在担任和主持“六五”至“九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澳国际合作等项目的研究中,提出中国大陆大地...
摘要:爰上地质学1957年,18岁的张国伟进入西北大学地质系学习。说实话,这个专业他并不怎么喜欢。读高中时,他热衷于文学、艺术,崇拜浪漫诗人海涅、雪莱、拜伦,梦想成为列宾那样的画家,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报考大学时,也曾设想将艺术爱好与工业建设相结合,当一名建筑师。
摘要:胡承诚,湖北黄石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年近八十,却是国内观赏石界的"时尚"专家,担任着中国宝石协会会员、湖北宝石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北省观赏石协会秘书长等职务。他本是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曾到中国地质大学进修,随后调入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工作。
摘要:评审专家点评《物种起源(彩图珍藏版)》书稿的审读完全符合我国关于新闻出版的"三审三校"制度要求,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初审、复审、终审的表格设计很规范、细致,三个审次人员可以对照表格要求对书稿进行审读把关。初审对书稿的内容、特点及价值作了客观如实的评价,对译者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译者舒德干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系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获过国家自然科学奖,积极开展科普工作,能够保证译稿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摘要:从亚当夏娃的伊甸园传说,到女娲开世造物的远古神话,从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创立,到寒武纪生命大暴发的进化之谜——古往今来,“生命从哪里来”这个有关“存在”的终极追问贯穿了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其浪漫的色彩、漫长的求索、无尽的想象,也让从小就对大自然十分着迷的刘建妮感到深深好奇。如今已是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的刘建妮,仍对小时候的生活记忆犹新:“那时家住农村,经常满山遍野地窜,只为观察蝴蝶的翅膀在太阳下透出的迷人色彩;拿起小棍翻动地上的树叶,寻找形态迥异的昆虫,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儿。”
摘要:筚路蓝缕,鞠躬尽瘁中国早期地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既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思想,又在本国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划时代的发现。自191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起,地学先辈们便在时代动荡、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条件下,为了科学探索和救国自强,开始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东到江浙沿海,西至西藏新疆,开创中国早期地学事业。早期地学工作中,并无太多人员,待遇也比较低。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