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塔希提岛"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更和他的塔希提岛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 第10期 14-14页
作者:陶辰菲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高更在19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中追求单纯性、直率性及原始纯真性的装饰性艺术风格,被艺术史认定为理想典范。塔希提岛作为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是其神往的"心灵净土",亦是残存了迷幻的"欲望陷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更的伊甸园——塔希提岛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9年 第2期32卷 167-167页
作者:黄旭玲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工业革命爆发,日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促使了法国政治制度的改变,画家们的绘画理念、技法、风格也惨遭滑铁卢,由于不甘被束缚,他们开始了大胆的探索,高更就是其中一个,他向往远方,想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与塔希提岛的探讨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6年 第18期 84-页
作者:陈翔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曾经担任过海军、股票经纪人,且收入丰厚的法国人保罗·高更,在经历过一系列生活琐事之后,于35岁时辞去工作致力于画画,并在38岁时断绝与家人的联系,过着独自一人的生活,而后又前往塔希提岛,在那里他发现塔希提岛是他想要的生活的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更的风景画和塔希提岛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7年 第3期 112-页
作者:刘桂秀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评论家阿尔·德拉罗什写到:'葱郁的热带雨林中,一个如伊甸园般自由自在的生灵在幸运之星下徜徉。'高更的画作就是表现了这样一个现代的伊甸园,一个高更从童年起就在寻找,但终其一生也未能如愿的伊甸园。高更一生都在追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吉本芭娜娜的文学疗愈功效思考——以《虹》为例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5年 第3期 19-21页
作者:唐敏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吉本芭娜娜原名吉本真秀子,1964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系。1987年,她因短篇小说《厨房》荣获海燕新人文学奖,并逐渐在日本文学界崭露头角。《虹》一书的灵感来源于她一次去塔希提岛(Tahiti)的旅行,她在回程的飞机上看到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性南方的油画品格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23年 第6期 164-167页
作者:何龙生 孟远烘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界》编辑部 
对于美术来说,南方不只是一个关于地域的名词,还代表着审美风格和艺术观。我国明代的艺术大家董其昌出“南北宗”的概念,南宗即指文人画,尚意、尚逸,恬淡静雅。西方的现代流派画家凡·高在法国南方阿尔、高更在亚热带塔希提岛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作笔记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8年 第3期 77-78页
作者:张斌 
创作笔记张斌自从1992年的某一天,我突然萌生了强烈的绘画愿望以来,我还从未认真整理过自己关于绘画的思考,平素仅仅有一些零碎的感觉。我并不在乎文章写得好坏,只想同画一幅画一样,尽量用有限的语言把真实的感受呈现出来。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马特之魂——论劳特雷克的艺术世界
收藏 引用
《艺术品》2017年 第8期 78-84页
作者:聂槃中国艺术研究院 
劳特雷克是19世纪末法国著名的画家、版画家和海报设计家。他虽然被归入到后印象主义的行列之中,但远远没有同阵营的塞尚、高更和凡·高名气那么大。不同于塞尚画中斑驳的圣维克托山、高更绚烂的塔希提岛和凡·高光怪陆离的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国美术史图录
收藏 引用
《世界美术》1996年 第2期 62-67页
外国美术史图录︽世界美术︾编辑部编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在我国曾被译作“后期印象主义”,又被译作“印象主义之后”,它反映了法国印象主义之后的一种艺术倾向。当时一些艺术家不满足于印象主义仅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更时期油画中的色彩语言研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3年 第4期 78-80页
作者:罗静 蔡嘉斌 刘怡婷 蔡富军广西师范大学 
高更作为推动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艺术体现出的技法特点、审美概念、情感精神等,都具有独特性、完整性、创新性。高更时期的绘画作品摆脱了传统绘画对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色彩的束缚,强调色彩的主观性与和谐感,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