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士子"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倡优士子”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兼论前期创造社小说的文体构成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 第4期 156-174页
作者:未见 
作为一支“异军”突起于“五四”新文坛的创造社,不仅在文学主张、诗歌创作乃至小说内容方面惊世骇俗,而且其小说的艺术模式也独标一格。以往对前期创造社小说的艺术研究,成就最高者便是抓住了它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的艺术特征。这种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汤沈之争”与晚明士子救世之心——以《邯郸记》《博笑记》为例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 第3期20卷 78-84页
作者:唐钟禹安徽大学合肥230601 
“汤沈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中的重要事件。在这场论争中,汤显祖崇“雅”,而沈璟尚“俗”。通过对《邯郸记》与《博笑记》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窥探出汤、沈在戏曲文本创作理念上的具体差异。同时,从这两部作品的表现内容以及主题思想来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承往圣之学 彰士子之风——林鹏先生其人其艺略说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6年 第6期 132-133页
作者:徐传法 张铁华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林鹏先生自谓“草根”,是“生活在底层的人,而非文学中人”(引文除注明外,皆引自林鹏先生)。然而,他的人格魅力、渊博学识、艺术才情所焕发的光彩,却未远离时人的视线,为越来越多的学人所瞩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魏晋士子人生观念的转变与艺术主体意识之自觉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4年 第7期 154-156页
作者:王怡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魏晋时期是一个割据混战和政治腐朽黑暗的乱世,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魏晋士人群体性的特质更为突出,对政治的涉入更深。政治斗争的险恶与残酷使这一时期的土人们对儒家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一种普遍的幻灭感。同时,随着名教日益的繁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易代之际“士子献祭”戏剧审视——以《宝剑记》、《清忠谱》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1年 第11期 86-96页
作者:张之薇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中国有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如何认识中国古典戏剧的悲剧精神?一直是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拟以社会危机迭起的明清易代之际为历史背景,以中国君权社会下"士子"超越自身的"献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士子眼中的《琵琶记》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08年 第1期 94-109页
作者:冯俊杰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教授山西临汾041004 
明代士子眼中的《琵琶记》,是一部格调高,品位高,艺术成就高,自觉关乎“风化”,又给蔡伯喈——读书人“雪冤”的杰作,“诸词之纲领”,但也有瑕疵,比《西厢记》稍逊一筹,有“化工”与“画工”之别。在他们看来,《琵琶记》似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士子—张生形象的演变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收藏 引用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 第3期23卷 70-72页
作者:徐维武警西安指挥学院语言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8 
张生形象最早出现在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中,经宋至元一直在民间流传。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改造,张生由一个负心之人,逐渐演变为忠于爱情的正面形象,最终在《西厢记》中定型为市民喜爱的人物形象,走向了艺术的成熟。这一形象具有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士子之心,绘雅士形象——汪曾祺《老舍先生》赏析
收藏 引用
《语文月刊》2018年 第2期 86-87页
作者:孟迎新山东省菏泽学院单县分校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不仅小说创作颇有成就,散文创作也堪称一流。记人散文《老舍先生》是其众多散文中极普通的一篇,也是有代表性的一篇,能够体现汪氏散文"凡人小事"的选材特点和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艺术风格。文章通过日常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晚清时期的“士子献祭”戏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4年 第1期 128-145页
作者:张之薇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中国卷帙浩繁的戏曲剧目中,有这么一个独特的戏剧品类,这一品类构成了中国戏曲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其中,主人公皆为受难的英雄,如比干、屈原、文天祥、方孝孺以及陆秀夫、张煌言、周顺昌等。他们执着的抗争,壮烈的死难,视死如归的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羽读书”图像与晚明江南的士子文化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19年 第4期 70-77页
作者:袁雯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文章通过对历代关羽图像的系统梳理,发现晚明以前此类图像多呈现怖畏之相,而晚明后的江南地区却出现了关羽读书的题材。本文结合文献材料和画面分析认为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明中期之后科举进仕之路异常艰辛,江南地区文风鼎盛,士子众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