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声律"
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晚清民初词坛的严苛声律观念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22年 第2期 158-171页
作者:莫崇毅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晚清常州词学和吴中词坛存在“词律宜严”的共识。清末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等主流词坛代表人物承其遗绪,高度重视声律,甚至出现了过于严格的倾向,这造成了对“知律”的焦虑,也抬高了创作的门槛。然而,他们的主张与创作实践之间又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朝声律形式美学的文章学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22年 第1期 73-89,156,157页
作者:唐定坤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声律形式美学是在"以读促写"的文学活动中发展出来的,今人多从语言学角度对之进行独立研究,缺乏从传统文章学视角的整体考察和形式美学的现代阐释。声律之学起于文章诵读,发展于韵文写作而与其互相促进,特别是晋代以来的音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律艺术和大运河文化碰撞出的耀眼火花——读荀德麟《声律大运河》
收藏 引用
《江苏政协》2023年 第6期 52-53页
作者:褚梦泽不详 
2022年11月10日,中国淮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江苏省淮安市政协原副主席、民盟淮安市委原主委苟德麟先生的全新力作《声律大运河》的首发式。《声律大运河》的成书绝非偶然,正是因为苟德麟长期致力于淮安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对中华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律推演意境以品读描摹景致——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2023年 第26期 84-85页
作者:程敏 相红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第五中学 
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结构规范严谨,在精练的语言中展现出富有阅读韵律的美感。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为例,探索群文阅读教学方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光潜论中国诗的声律及诗体衍变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1999年 第3期 98-108页
作者:钱念孙安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朱光潜先生以治西方美学著称于世,实际上他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中国古代诗学也有精湛的研究。他于四十年代初出版的《诗论》,是中国诗学由传统的偶感随笔形态,转向现代系统理论形态的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专著,堪称“中国现代诗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曲声律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4年 第3期30卷 139-144,138页
作者:顾聆森江苏省昆剧院江苏南京210004 
昆曲声律指的是演唱或念白时咬字吐音的规律。"依字行腔"的先决条件是"识字",即认识字声和字韵。而"度曲"即是通过"三分切法"、"四呼"等音度技巧将字声和字韵于行腔时予以体现。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史记·律书》声律相配关系中的五声之谜释解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13年 第4期 58-75页
作者:黄大同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在《史记·律书》记载的一组五声与十二律相配关系中,存在着一个至今已探讨一千三百余年的五声之谜,即在该组的宫声与黄钟相配之后,其他各声与律吕之间却不按五声的固定音程关系进行对应,其间还有角既配太簇又配林钟、徵既配仲吕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柳永词的声律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02年 第4期 65-74页
作者:邱世友中山大学中文系 
本文论述柳永词词调仄声字三声中的去上、上去和去声字的用法 ,而重点在去上。指出《乐章集》去声多用于空际转身、转折跌宕 ,上去入三仄声字巧妙组合形成抑扬的节奏 ,增加了声律的和谐美 ,加强了意境的艺术性。苏轼、周邦彦的慢词新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文人词对近体诗声律的模仿、突破与回归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 第1期 180-184页
作者:刘芳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210093 
文人词体有其独特的声律规范,这种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文人对词体艺术性要求的提高,文人词声律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最初,词律从模仿近体诗律开始发展,形成了一批音节平仄递用、小句平仄相对的声律固定词调,以规范词人的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意发音”“穆耳协心”——王夫之诗歌声律论评析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6期23卷 97-101页
作者:王思焜江苏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00013 
王夫之揭示声律音韵之美既是诗区别于经史典籍的文体特征 ,也是诗“以声动人” ,产生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声调节奏源于内心情感的律动 ,二者必须协合和谐。由此标举“声情” ,并围绕“穆耳协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