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声律"
59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杜甫的正体七律及其声律特色
收藏 引用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 第5期27卷 27-29页
作者:张英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10 
杜甫的七言律诗是杜甫诗歌中较受人关注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杜甫七律的声律研究,可以看出杜甫在注意打破原有的声律结构而创作变体七律的同时,也在遵循传统创作正体七律。正体七律一直以来虽较少受关注,但也是杜甫诗律艺术的一个体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乐府诗《公无渡河》在唐代的继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蚌埠学院学报》2023年 第6期12卷 23-29页
作者:郑元培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乐府古题《公无渡河》不断被人在其原诗基础上发挥创作,唐代诗人更是用他们独特的诗歌创作视角将一首抒情诗发展为政治隐喻诗,以“渡河”来比喻经历政治生涯、遭受政治风波。通过分析《乐府诗集》中唐代诗人的作品,从内容与声律两个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诗言志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2期10卷 26-33页
作者:郝树亮<人民政协报>文艺副刊部 
诗言志说是中华民族关于诗学理论的最早经典论述。它应是我国初期诗实践的理论总结,在初始艺术理论中具有相对独立性。诗言志第一次揭示了诗的独特的艺术性格,对研究诗的本质特征,诗文化环境,中国诗歌的音乐性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艺术形式的崇尚
收藏 引用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1期24卷 114-118页
作者:祝菊贤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魏晋南北朝时代,伴随着人们对“诗缘情”的艺术本体的自觉认识,艺术的形式美逐渐获得独立的价值。魏晋人萌生了把诗歌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的思想。审美情感在“形似”中寻找内形式,语言声律构成文学艺术的外形式。他们对艺术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千替杀妻》杂剧斠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1年 第2期 69-76页
作者:郑传寅武汉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 
《替杀妻》杂剧存元刊本。今传诸本皆据以校印 ,偶见误断处。本文检视《替杀妻》之声律 ,依常格断句并标示正、衬 ,辨正诸传本误断违律之失 ,并以窥元人杂剧声律之一斑 :元人对声律规范的遵循并不都像后人所想象的那样严格 ,此剧不仅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汉语诗律的音乐学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0年 第2期26卷 148-152页
作者:沈亚丹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汉语诗律的建立使得具体的诗歌作品在产生之前,已经被限制在一个潜在的旋律和节奏系统中,与之共在的还有这一声音系统的特定美学特质——"和",它们对诗歌的声音形式进行了规定。其次,汉语诗律的存在使得汉语诗歌的发生方式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词化与非词化——邱世友声学论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 第1期61卷 198-204,240页
作者:邓菀莛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珠海519080 
中国诗学重赋比兴,作为"诗余"的词传承这样一种深刻的隐喻渊源:于词中抒写情与性,创造象与境,更多地融入作者主体意识与理性思辨,声学与艳科构成词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邱世友从词调的体构及字音的声调入手探寻词的声律,指出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阴阳五行与中国古代诗学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 第4期27卷 1-9页
作者:袁济喜南开大学文学院 
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它贯穿儒家的经学与理学,呈现出由宇宙论到本体论、由天道观到心性说的发展过程。儒家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不仅反映在诗歌声律论和文学创作论方面,更是一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诗性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官体”诗学理论辑议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6期36卷 11-15页
作者:聂永华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作为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风格称号,“上官体”对一代“唐音”的形成影响深远。他们不但留下了一批颇具新意的诗作,而且有明确的诗学主张来倡导“新变”诗风。通过现存资料的网罗勾稽,可以见出,“上官体”诗学理论内容涉及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沈璟的戏曲批评观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4年 第10期 21-25页
作者:朱志荣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沈璟在戏曲上重视声律,重视元人北曲的成就,遵循戏曲自身的艺术规律,援北正南,以北曲规范为南曲指定格律范式,强调合律依腔,重视法古,对南曲进行律化改造,有效地纠正了当时南戏的混乱和泛滥,完成了昆曲曲体的律化。他强调本色,以语言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