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声音政治"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声音政治·家国想象·话语博弈——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香港电影人的语言观念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4年 第7期 65-71页
作者:李玲玲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 
20世纪30年代,方言电影迅速发展起来,有关方言电影的废存论争也翩然而至。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电影检查会从“统一国语”立场出发,将方言电影定为“非法电影”,要求取缔。这一禁令1936年开始在华南地区执行。为了维护方言电影的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因声而起的舒绣文:有声电影时代的明星范式、声音政治与角色类型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0年 第3期 79-84页
作者:王艳云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20世纪30年代,随着有声电影的兴起,电影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影演员的命运以及相关的文化特征、政治功能和艺术成就也随之发生巨变。舒绣文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位。正是由于国语演员的市场需求,舒绣文才得以走上了电影之路。她&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秦音乐观念中的“非感官化”与声音政治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19年 第12期40卷 74-79页
作者:姜楠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中存在着鲜明的"非感官化"倾向,即批判或限制音乐的感官享受的特性。这种倾向之所以产生,是受到了当时作为客观社会文化语境的声音政治的影响。在声音政治理念的引导之下,"非感官化"从道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音的异托邦:KTV中的自恋主义与时空压缩
收藏 引用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2期39卷 62-67页
作者:王姮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天津300011 
作为城市中常见的社会文化场所,KTV蜂巢式的空间结构,幽暗暧昧的光线,以及可供消费者自由调控的声音设备,使得置身其中的人群将其当做释放情绪的异托邦。KTV中的声音修饰,可以看作自恋主义的精神文化投射;无调式的声音隐含了现代社会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