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夏商"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夏商小说的戏剧性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2年 第2期 188-193页
作者:张灵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综合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夏商的小说特别是中短篇小说常常表现出一种戏剧性的艺术特质。这种特质可以从其小说呈现出的对生活片段的截取、叙述姿态或故事形态的舞台现场感、尖锐的主体间性冲突或人性分裂以及对人类生活的一种无法逃避的悲剧性基因——偶然与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小说的“标本”——夏商长篇小说《标本师》的形式及其力量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 第6期 161-165页
作者:郑鹏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在我们这个文学退潮时代,人们不再那么有勇气为艺术而摇旗呐喊。与八九十年代先锋小说那种划定小说的艺术界限,拒绝读者,刻意增加作品的难度的追求相反,当代很多小说家开始在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上大幅度撤退。艺术小说与非艺术小说的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夏商陶埙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7年 第5期23卷 111-115,110页
作者:薛雷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通过对前人关于夏商时期陶埙研究成果的梳理;再从夏商时期陶埙的出土情况、形制纹饰、测音及音乐性能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代是陶埙发展的承前启后期,代是中国埙类乐器发展的鼎盛期、成熟期、乐器属性的定型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夏商时期的和谐文化
收藏 引用
《殷都学刊》2006年 第2期27卷 17-22页
作者:陈智勇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07 
夏商时期的和谐文化主要体现在制度控制层面、精神控制层面以及艺术审美三个层面。在制度控制层面,通过协调外交关系中的交往行为,以实现部落社会的和谐。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控制措施,通过推行荒政制度,关注弱势群体,通过控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激活历史,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以《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09年 第7期 83-84页
作者:尹艳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212000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在“百家讲坛”播出后,激发了很多普通百姓对历史的兴趣。无论哪一年龄层次的人都不乏喜爱者,可谓粉丝如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想易中天的成功之处除了他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语言艺术,更在于他让历史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夏商至西周的乐舞功能转型
收藏 引用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 第1期34卷 79-82页
作者:翟亚宏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夏商两代的乐舞,其主要功能大体为祭祀鬼神、礼敬天地,同时,乐舞所具有的摇荡性情的感性纵欲的享乐化的一面,被君王大大强化开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夏商两代的末代君王——桀、纣,他们将自己沉迷于乐舞的感官刺激之中,纵情声色,乃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著名玉器专家周南泉古玉鉴定系列之二 夏商玉器的鉴别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4年 第9期 63-64页
作者:周南泉 
新石器时代晚期,发祥于北方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和发祥于南方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玉器制造的高潮。处于奴隶制社会初期及鼎盛期的朝,由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青铜制工具的使用,形成了中国文明史上玉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 第4期 103-103,109页
作者:王正朝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一、对目标教学的理解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学生的课堂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并最终决定和支配学生发展方向和程度。对于教师而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史料的历史课堂教学与思考——以“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 第8X期 23-页
作者:高秀华山东省博兴县第三中学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直接去观察、获取知识。所以要感知历史,就必须借助史料。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宫廷礼乐之器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4年 第8期 69-76页
作者:凝石 
中国古代把经过人的加工而成的自然物叫做"器",而把人的文明秩序的社会行为称为"礼"。无论是"器"还是"礼",都和人密切相关。于是,人和器、人和礼演绎出文明美丽的花朵和宝贵的果实,这极为突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