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多元复合地基"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多元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参变量变分原理解析解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 第3期25卷 317-321页
作者:郑俊杰 区剑华 袁内镇 方秦汉华中科技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71 
选取双折线模型作为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并在假设桩土变形协调的前提下 ,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求解多元复合地基复合模量在弹性及塑性状态下的解析解。该解在桩间土为弹性状态时与目前工程中应用的面积加权法结果一致 ;当桩间土进入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复合地基的等效本构模型及三维地震响应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 第1期45卷 10-17页
作者:冯小娟 吴炳军 胡伟 张频 寇宝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海南大学海南570228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按照复合材料力学的处理方法将多元复合地基的桩-土体系作等效连续化处理,将其视为横观各向同性体,首次建立了多元复合地基桩土等效复合体的本构关系;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操作平台,采用有限元、无限元耦合的方法研究了多元复合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复合地基的概念及其基本设计思路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05年 第z1期35卷 475-478页
作者:韩煊 李宁西安理工大学西安71004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多元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其基本特点,并总结了目前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了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设计计算思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复合地基的理论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 第2期24卷 208-212页
作者:郑俊杰 区剑华 吴世明 袁内镇华中科技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同济大学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71 
提出了多元复合地基的概念、分类方法、承载力计算方法、沉降计算方法及检测方法 ,对多元复合地基设计施工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列举了工程实例。实践表明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辅桩处理素填土的多元复合地基设计与工程应用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2006年 第11期36卷 48-50页
作者:王曙光 叶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北京100013 
多元复合地基已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工程中。总结了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设计方法,提出了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检测方法,并介绍了一个利用辅桩处理素填土的多元复合地基工程实例。实践证明,在相似工程中采用多元复合地基可以很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软土地区多元复合地基实用设计方法与分析
收藏 引用
《铁道建筑》2007年 第8期47卷 69-71页
作者:周晓龙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针对现行多元复合地基设计状况,结合软土地区工程地质情况,提出在软土地区采用以沉降变形控制为主的前提下利用变化桩长来控制沉降变形。并采用等效模量当量法计算沉降变形,确定设计桩长的多元复合地基实用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复合地基设计与检测方法探讨
收藏 引用
《建筑技术开发》2007年 第12期34卷 31-32页
作者:辛军霞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39 
在简要介绍多元复合地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探讨了多元复合地基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和检测方法是符合工程实际的,是可行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福建建材》2009年 第1期 15-17页
作者:周纲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本文对由CFG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组成的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进行分析并和实际观测结果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长短桩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少建筑物的沉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复合地基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广东建材》2006年 第1期29卷 74-75页
作者:刘开勇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510725 
本文介绍多元复合地基在西二环南段高速公路软基路段的应用情况,包括多元复合地基的设计、加固原理,施工质量控制及处理效果等内容,并对多元复合地基作出合理的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复合地基承载与沉降特性的数值分析
收藏 引用
《矿产勘查》2007年 第3期 29-32,36页
作者:尚新生 林银飞 谢定义 邵生俊 高俊西北综合勘察设计院西安习武圆9号710003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所 陕西省杨陵区水资源办 
研究了柔性桩一刚性桩组合多元复合地基,在土性条件为均质地基、双层地基(上弱下硬;上硬下弱)两类三种情况和三种不同的布置方案下,承载和沉降特性随桩长、桩土模量和垫层厚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了差异的原因与机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