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大吕"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黄钟大吕壮中华——邹德忠书艺略评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年 第3期 24-31页
作者:蒋力馀 孙云山 
书法家邹德忠邹德忠,笔名齐惠,别署知不知子,斋号知不知斋。1938年2月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原为中国书协组联部主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副秘书长、现为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收藏协会副秘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11期 10-11页
作者:袁世海 
欣逢徽班进京200周年纪念日,作为从事京剧艺术活动60余年的我来讲,心情喜悦激动。我欲与同志们就京剧艺术的发展谈4个字:“继承”与“发扬”。京剧发展历经4个高潮,都未离开过这4字“真经”。初,程长庚等老前辈首创京剧,以黄钟大吕大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艺术科技的“世界第一”选介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1994年 第1期7卷 43-44页
作者:夏侯炳 
中国艺术科技的“世界第一”选介夏侯炳引言拥有5000年浩潮繁荣的文明史的中国,不仅孕育了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博大精深的人文科学学术思想和璨若日月的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而目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从16世纪上溯,我国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哭悼默然老师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剧坛》2013年 第1期 28-29页
作者:李宝群 
走了,您走了,默然老师。您怎么舍得走啊?怎么舍得把我丢下,把您工作了一辈子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丢下,把您奋斗了一辈子的中国话剧丢下,把深爱您的亿万观众丢下?——我知道,您舍不得走,九天之上,云海之中,您必定走走停停,依依不舍,回望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曲波澜壮阔的山河颂——品读人民大会堂新作《看山还看祖国山》
收藏 引用
《黑龙江画报》2015年 第1期 52-55页
作者:尚辉中国美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意味着文化艺术的复兴,这可以在当代一些典范性的文艺作品里获得印证。新近在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落壁的由万鼎绘制的中国画《看山还看祖国山》,既是这样一幅以表现日出东方的山水意象来象征祖国日新月异、繁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进广阔的天地融入生活的海洋——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收藏 引用
《乐山师专学报》1992年 第2期7卷 14-15页
作者:龙舸乐山师专中文系91级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尽管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了,但是弹指一挥间的沧桑并不能掩去其耀眼的光芒。,这光芒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灯塔照耀了整整一代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在《讲话》的指引下,有的作家飞跃前进,斩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的艺术追求
收藏 引用
《美术与市场》2014年 第4期 69-72页
作者:毕晓民河北名家书画院 
前些日子,来了几位朋友,其中一位是资深书画爱好者。他看了我的作品后,赞赏之余总结了一句话:雅俗共赏!和范曾老师一个套路,应该没有固定老师。而当其得知我是于志学老师的学生后,又说了一句:难怪这画画得这么好!而且表现得肃然起敬。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自然的箫声
收藏 引用
《河南税务》2002年 第16期 59-60页
作者:关静 
步入金牛山麓一处花草与绿荫掩映的院落,花香扑鼻,怡趣天然。入得门来,只见满室书架上书香四溢,书法作品堆砌案头和地坪,充溢着扑鼻的墨香,这就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李春恩先生的龙凤斋画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不断地敲打和雕琢中,感受文字与生活之美
收藏 引用
《绿风》2012年 第2期 16-18页
作者:晴朗李寒《诗选刊》杂志社 
写作者是永远的手工艺人,他应该永远不被那些流行的技巧所迷惑,他不羡慕那些快速生产加工的流水线,不羡慕别人做工精良的模具。他对自己永远是苛刻的,他坚信,世界上最好的精神艺术品,最有效的生产方式,便是用手用心一点一点雕琢出来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上神秘色彩的古代音律说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3年 第3期 61-63页
作者:胡润农 
我国古代音律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各种哲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观念诸多因素的作用,使许多古代音律说蒙上了神秘色彩。其中,有些是唯心的,有些带有浓厚的封建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