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大平调"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润腔“带喊儿”看河南大平调唱腔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3年 第11期 90-91页
作者:张锋锋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从戏曲艺术的整体建构而言,不管是“唱、念、做、打”还是“谓以歌舞演故事”,“唱”都处于突出的地位。作为戏曲音乐的主体,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区分剧种最为凸显的标识,剧种的韵味也多凝聚于此。“戏以曲兴”是较为普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一样的“北宋包公” 评濮阳大平调《铡美案》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0年 第2期 69-70页
作者:李仁莉郑州西亚斯学院 
在北宋包公这一戏剧角色的塑造中,京剧里的包公形象最为人们熟知和传唱。除京剧外,秦腔、豫剧、河北梆子等国内知名剧种也塑造了大量北宋包公的艺术形象。但是,从包公这一戏剧角色的本源塑造看,部分地方小剧种的包公艺术形象相对更为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平调、梆子腔与古代军乐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5期24卷 204-208页
作者:闫永丽 程晖晖菏泽学院音乐系山东菏泽274015 
大平调是公认的典型的梆子腔剧种,具有梆子腔系的五个共性特征,然而,其历史却比学界目前所公认的梆子腔要早。据河南滑县弘治十一年《滑台重修明福寺碑记》副碑文"以上布施除修葺佛塔外,敬献大梆戏、大弦戏各一台",可知梆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稀有剧种大平调净角戏艺术特色及传承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1年 第35期 41-42页
作者:张艳 孙晶晶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大平调主要流行于冀鲁豫皖等地交界地区,是一种稀有剧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净角主要分为三类:大净、二净、毛净。大平调净角戏在长期演出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代表剧目和名家,也具有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浑厚高昂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个体民营剧团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路径——以鲁西南、豫北大平调个体民营剧团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23年 第2期 246-264页
作者:周爱华 高桢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 山东省评论家协会山东济南250300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个体民营剧团在运营模式上带有鲜明的民间戏班特征,组班人员大多存在夫妻关系或其他亲属关系,其观众积累和剧团管理模式在乡村庙会民俗环境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在商业属性和市场逐利性驱使下,个体民营剧团又表现出艺术水平和发展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豫北大平调的唱腔风格研究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1年 第8期 16-18页
作者:祁旭晴信阳师范学院 
戏曲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代表,不同戏曲剧种都代表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大平调是河南第四大剧种,因其高亢明亮的曲调、豪放粗犷的艺术风格、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广受豫北人民的喜爱。豫北大平调的唱腔风格研究通过对唱词特点的剖析、润腔技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守正创新——新编大平调历史剧《长河殷雷》的基本遵循
收藏 引用
《人文天下》2024年 第3期 45-49页
作者:王宏生 魏明菏泽市牡丹区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人文天下》编辑部 
新编大平调历史剧《长河殷雷》由菏泽市牡丹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导创作,讲述了清同治年间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治理黄河过程中与贪官斗智斗勇的故事。该剧以传承发展大平调、以历史题材反腐倡廉为创作契机,集编剧、导演、演员、业内专家及相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豫北大平调历史沿革研究
收藏 引用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 第2期12卷 32-35页
作者:张富春 张梦雪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主要流行于豫、冀、鲁、苏、皖五省边缘地区的大平调属板腔体梆戏,它也是河南省民族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保护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平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语言和艺术风格的差异,形成了"东路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菏泽大平调河东平支系现状调查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9年 第11期 102-103页
作者:李霜菏泽学院 
大平调是菏泽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数百年来长盛不衰。但现有研究成果多是研究大平调的历史、唱腔等,对其现状调查的成果不多。文章以菏泽大平调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平调剧种的形成探源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6年 第23期 36-36页
作者:直爱妩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2006年,河南地方戏曲大平调剧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剧种是一个小范围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因此对该剧种的理论研究较少,希望此文能够丰富大平调的理论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