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大斑病"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玉米大斑病广谱抗性外引自交系的发掘与抗基因初步鉴定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2018年 第4期44卷 614-619页
作者:肖明纲 宋凤景 孙兵 左辛 赵广山 辛爱华 李柱刚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寒地作物生理生态实验室黑龙江省作物分子设计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266109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43份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玉米资源进行了抗大斑病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大斑病材料7份,抗材料1份,中抗材料6份,抗性材料占鉴定总材料的比例为32.6%。利用F_2群体,对7份高抗材料进行了大斑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株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影响
收藏 引用
《玉米科学》2014年 第5期22卷 141-145,152页
作者:傅俊范 刘震 景殿玺 周如军 薛彩云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110866 
双株栽培模式是辽宁省玉米生产的新型栽培模式,包括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根据植物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物联网的寒地玉米大斑病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年 第7期37卷 166-170页
作者:邓晓璐 王培 马宁 刘卉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市100048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97 
虫害的预测、预警,是保障粮食作物生产安全的关键技术,为克服传统的人工观测预报方式存在信息不准确、数据延迟等问题,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寒地玉米大斑病预警系统。系统在***平台下,通过WCF服务读取监测数据,采用Silverlight技术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灰大斑病防控药效试验
收藏 引用
《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 第7期57卷 58-60页
作者:郭元平 张世洪 肖能武 陈燕 龚世飞 崔鹏 宋伟湖北省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5 
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采用4种不同药剂、3种不同施药次数开展对玉米灰大斑病药效防控试验。结果表明,防控玉米灰大斑病施用药剂以A2即苯甲·丙环唑(水乳剂)为最优,一次施药即可,通过防控害能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高光谱的春玉米大斑病害遥感监测指数选择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 第5期33卷 170-177页
作者:王利民 刘佳 邵杰 杨福刚 高建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玉米大斑病是春玉米主要害之一,采用地面光谱观测的方式构建遥感监测指数,是实施区域遥感监测的基础,也是卫星传感器谱段设计的主要依据。该文在陕西省眉县设计了人工控制小区试验,针对高抗、抗、感和高感4个品种,通过人工接种不同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杀菌剂凯润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化农业》2019年 第12期 11-12页
作者:来艳华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所 
为研究杀菌剂凯润对玉米生长的作用,特开展了其在玉米上应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凯润用药剂量为750mL/hm^2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可在玉米生产上面积推广应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农业措施对稻瘟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初报
收藏 引用
《云南农业学学报》1993年 第3期8卷 280-280页
作者:殷世才 吴安国 昊毅歆 张培高陆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1992年在陆良采用二次旋转回归正次设计试验方案,对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危害产量损失与气象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在百年罕见的严重干旱、发不充分,1992年大斑病始发期比1991年推迟5天,发始盛期推迟15天,发盛期推迟5...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