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大破口失水事故"
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大破口失水事故工况下碳化硅惰性氧化模型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年 第7期53卷 1280-1287页
作者:钱立波 余红星 孙玉发 陈伟 申亚欧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与传统Zr包壳相比,SiC复合包壳具有更好的辐照稳定性、高温机械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可有效缓解事故进程,增加事故应对时间。在大破口失水事故工况下,SiC复合包壳会与低压高温水蒸气发生惰性氧化反应而持续损耗。SiC材料的惰性氧化反应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破口失水事故低压安注排热和防止硼结晶分析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年 第1期40卷 44-46页
作者:孙礼亚 黄东兴 浦胜娣 李吉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102413 
针对核电站额定运行工况下发生冷段大破口失水事故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低压安注系统在冷段注入再循环和在冷、热段同时注入再循环时能保证堆芯冷却,并防止硼酸结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田湾核电站长周期换料大破口失水事故分析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 第11期48卷 1998-2003页
作者:李载鹏 姚进国 王汗 李旭东 李宝库中国核电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2 
田湾核电站拟采用长周期换料策略,堆芯设计的改变需对设计基准事故进行重新分析。本文对反应堆入口主管道大破口失水事故进行了计算分析,在保守的初始输入及计算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轴向功率分布及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的保守性分析,得出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破口失水事故时冷热段同时安注反应堆堆芯会更安全
收藏 引用
《核科学与工程》1996年 第4期16卷 301-306页
作者:骆邦其北京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大破口失水事故时,安注系统由冷段注入的大量冷却剂从压力壳和吊兰之间的环形通道经破口流入安全壳,只有少量的冷却剂流入堆芯。如果把安注系统同时安装在冷段和热段同时进行安注,从热段注入的冷却剂带走了上腔室和堆芯内的较多热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先进程序+保守评价模型的300MW压水堆核电站大破口失水事故分析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 第3期46卷 328-335页
作者:倪超 匡波 任志豪 路璐 梁国兴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200233 
大破口失水事故(LBLOCA)是决定核电站运行功率的设计基准事故之一,本文利用最佳估算系统分析程序RELAP5/MOD3,通过修改其相关模型或关系式,结合有关分离效应与整体效应试验数据验证,形成满足10CFR50附录K中保守评价模型要求的LOCA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应堆冷却剂泵水力特性对大破口失水事故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2013年 第S1期34卷 192-195页
作者:丁书华 钱立波 吴丹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以AP1000为研究对象,应用WCOBRA/TRAC程序对大破口失水事故进行模拟。主要分析4种不同的主泵特性曲线对系统压力、破口流量及包壳峰值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破口失水事故下,由于主泵特性曲线的差异,导致喷放阶段及再淹没阶段的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可选择源项分析大破口失水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年 第8期43卷 738-742页
作者:黄高峰 佟立丽 邓坚 曹学武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阐述了应用可选择源项分析设计基准事故放射性后果的基本方法,并以900 MW核电厂为研究对象,利用一体化安全分析程序分析大破口失水事故的放射性后果,包括主控室、非居住区边界和低人口密度区外边界的剂量计算,并与美国核管会(NRC)管理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压水堆核电站大破口失水事故分析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年 第6期53卷 1036-1043页
作者:马胜超 银华强 何学东 李俊 孟颖超 杨星团 姜胜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先进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动力设计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31 
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分析报告是核安全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安全审查的重要文件,大破口失水事故是核电站运行的设计基准事故,是安全分析报告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使用RELAP5/MOD3.2进行压水堆冷管段大破口失水事故的计算,对比发现一回路冷管段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TRACE程序的华龙一号大破口失水事故现象分析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2022年 第11期56卷 2481-2490页
作者:孙微 许超 付浩 刘宇生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100082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华龙一号(HPR100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3代核电技术,具有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注系统改进等设计特征。为分析上述华龙一号设计特征对大破口失水事故(LBLOCA)热工水力现象的影响,本研究基于TRACE程序,从核安全审评的角度对华龙一号大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船用反应堆大破口失水事故封闭环境核素扩散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2022年 第2期43卷 194-198页
作者:赵芳 邹树梁 徐守龙 徐涛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南华大学核设施应急安全作业技术与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 
基于严重事故分析程序MELCOR耦合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FLUENT研究方法,采用MELCOR对船用反应堆失水事故进行分析,结果作为CFD-FLUENT模拟实验的初始条件,对船用反应堆大破口严重失水事故在堆舱内的放射性核素扩散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