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天地之心"
49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挂在青天是我心——沈鹏诗词艺术管窥
收藏 引用
《创作与评论》2014年 第22期 67-71页
作者:蒋力馀湘潭大学艺术学院 
《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此言不虚。中华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人看来,大自然充满生香活意,大化流行,处处宣畅一种蓬勃的生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并非仅仅是物质集聚的场所,而是生命繁衍的息壤,道德充盈的园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动”义证——谢赫“气韵生动”研究之一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08年 第2期 80-91页
作者:韩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笔者以为,谢赫'六法'第一法'气韵生动'中之'生动',可释为心'生'之'动',或'生情、生意'等,即是画家心中生出画情或画意。有了画意之后,由于其不可抑止地要发之于外,才会用后'五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心雕龙》的艺术自然论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4期 74-76页
作者:褚业生 
以自然论艺术的文论家可以说首标钟嵘。梁代的钟嵘在《诗品序》中针对宋刘以来的不良文风,即“文章殆同书抄……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提出“自然英旨”的创作原则。但钟嵘并没有对它进行系统的分析,只有到了刘勰,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书法墨色美的文化探源
收藏 引用
《中华艺术论丛》2007年 第1期 373-393页
作者:毛万宝兰亭书法研究所 
从20世纪的考古发现可知,大约在殷商秦汉这一阶段,中国书法就开始了对黑的墨色美之追求: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墨迹是殷商时代一陶片上的"祀"字。此为毛笔书写,笔画富有弹性,起止处锋芒毕露,行笔偏锋较粗,书写情状十分活脱纯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君飞其人其书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 第7期 100-105页
作者:月湖听月 
师汉楼主郭君飞君嘱余写一篇书法评论文章,余当即应允,而余贸然动笔,心里却生些许害怕。所怕大致有二:一怕误人,不能人以文传;二怕所写平庸,徒增愧疚耳。余本"胸中无点墨,只想妄称家,偶写三二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白砥“黑色主义”的阐释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1996年 第3期 33-35页
作者:刘墨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致;阴舒阳惨,本乎天地之心。」这或者是关于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表述吧。所以,中国书法自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杨凝式、苏东坡、黄山谷、米芾、董其昌、何绍基以来,不但深入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沙漠之水 荒野之火——卢野油画作品描述
收藏 引用
《当代油画》2013年 第3期 142-147页
作者:黄毅 
在新疆艺术界我见过不少有激情的人,而像卢野这样持续而激越地保持一颗熊熊之心,并不断使之焱焰升腾、光华迸射者却凤毛麟角。一个画了一辈子画的人,也许始终进入不了他想要的状态,他的一生都在为寻找这种状态而苦苦求索,他知道一旦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悟性”
收藏 引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3期22卷 33-37页
作者:高洪智 
"悟性",原是古典哲学术语,意指认识的两种能力(感知与知解),或两个阶段(感性与理性);认为"悟性"是把感性材料组织起来使之构成有条理知识的一种过程。《传灯录》中有一段颇为出名的公案说:"老僧三十年前参禅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宾虹的“三角弧”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7年 第8期 161-163页
作者:张俊东 
有好事者想知道中国美术界中谁的知名度最高,于是在广州做过一次调查,得到调查结果前三名依次是徐悲鸿、齐白石和张大千。张大千和前两位相比,只能算作一半,他;中出了艺术界,但没有突破文化界;而徐悲鸿和齐白石不但在文化界影响巨大,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诗心”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 第2期 70-79,158,159页
作者: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诗心”一词在中国古代罕见作为一个诗论范畴出现和使用过,但《诗纬》中有“诗者,天地之心也”的说法。《诗纬》的说法其实不是“诗心”概念的表述,也不是表示“诗在天地之间是核心和中心”,而是对《诗经》与“天地之心”的关系的阐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