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奥登"
4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此心安处是吾乡:“阿凡达”系列电影恋地情结探析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4年 第2期 87-92页
作者:刘景福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阿凡达”系列电影因其别出心裁的设计、震撼视听的奇观而成为时代经典。本文从人本主义地理学关键概念“恋地情结”来对该片进行尝试性解读。“恋地情结”(Topophilia)由美国诗人奥登(***)1948年最早提出,随后法国哲学家加斯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罗伯特·弗罗斯特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化》2017年 第5期 61-71页
作者:W.H.奥登 胡桑 
但是,神佑的岛屿,祝福你,孩子,我从未见过受神庇佑的人。如果问“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句话是谁说的,许多读者都会回答“济慈”。然而济慈并不曾说过这类话。这是济慈的诗作《希腊古瓮颂》中的句子,是他对某一类艺术作品的描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场域的爱”:奥登的石灰岩风景书写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2022年 第3期 108-116页
作者:蔡海燕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石灰岩风景在英语诗人奥登的诗学生涯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果说该风景在他童蒙时期承担了现实层面的玩乐空间和想象层面的神圣世界的双重功能的话,那么从少年习作期到艺术成熟期,该风景的地质结构、矿石特性和矿藏量有限性便成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产阶级的覆灭及其戏剧实验:以奥登《死亡之舞》为例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2023年 第2期 100-111页
作者:张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国诗人奥登在20世纪30年代为伦敦集团剧院创作了诗剧《死亡之舞》。通过戏仿欧洲中世纪的死亡之舞,奥登在剧中邀请观众一同参加了一场中产阶级的狂欢之旅,并预示其覆灭的必然结局。本文以该剧在舞台艺术表现上的实验性为切入点,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奥登伯格环境雕塑艺术的深层语义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1年 第3期 112-116页
作者:林建群 柳杨 刘扬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奥登伯格环境雕塑的创作受波普艺术的深刻影响,"波普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兴起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它与之前的所有现代主义流派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再以精英的态度排斥大众文化;而是把大众文化作为自己主要的艺术资源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威廉·燕卜荪笔下的W.H.奥登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12年 第4期38卷 135-136页
作者:龙晓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英国赫尔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 
W.H.奥登作为对穆旦、杜运燮等西南联大诗人有重要影响的英国诗人,其对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然为学界认可,但奥登的诗歌除了“机智”、“俏皮”等特点为部分学者注意之外,其丰富的诗歌特质仍未得到充分关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德的见证者”:后期奥登的诗歌伦理观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2020年 第1期 23-30,156页
作者:蔡海燕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奥登在成名之初表达了对"介入的艺术"的希望,认为诗歌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选择,让历史站在善而不是恶的一边。后期奥登在自我反思中全面清算了早年的政治化写作,认为诗不是"介入的艺术",而是"道德上的指引&quo...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常之物”的艺术张力——从杜尚、奥登伯格到霍夫曼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5年 第7期 69-72页
作者:郑川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日常之物",浸润于人们日常生活,因屡见不鲜而平淡无奇。然而,日常之物一旦进入艺术进而艺术化后就具有了迥然不同的张力。2013年5月2日,在香港尖沙咀维多利亚港,因一只巨大的黄色橡皮鸭摇晃着滚圆的身体,繁忙的都市景象即刻幻化为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奥登:“公共领域的私人面孔”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 第2期 95-108页
作者:蔡海燕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奥登认为,诗人在定位自己的社会位置的时候,一方面要警惕华兹华斯式的"自我表达",另一方面也要看清雪莱式的"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的局限,妥善处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线。诗人既是生活的人,也是写作的人,他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克莱斯·奥登伯格的觉醒:平民主义
收藏 引用
《世界美术》2013年 第4期 12-17页
作者:米歇尔.罗贝奇 刘海平 
路德维希艺术基金会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MUMOK),举办了一个克菜斯·奥登伯格早期作品的重要展览:“克莱斯·奥登伯格:60年代”。这个展览将在欧洲和美国的四个城市巡回展出,展出奥登伯格在这个时期重要的装置和物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