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女性作者"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视频博客Vlog女性作者的叙事特色和文化分析
收藏 引用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3期31卷 106-109页
作者:贾雯霞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视频博客Vlog从去年开始异军突起,成为新风口。国内各媒体平台上涌现出一大批个性鲜明的视频博客,其中女性作者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她们的视频博客Vlog作品来看,不仅有鲜明的空间表征、缓慢的时间延展,以及从前台到后台的角色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闺媛的破圈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22年 第9期 27-34页
作者:秦燕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一明清文学中女性作者得以大量浮出历史地表,得益于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土壤养育与世风涵濡,诸如造纸业、印刷业发达,出版事业繁荣,女性阅读能力提高,从官方到民间对于女性教育均颇重视,博学多识的才女甚至出入宫闱成为“女君子”“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文学与商品市场
收藏 引用
《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 第2期 58-62页
作者:王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20世纪90年代中,由《私人生活》引出的关于女性与私人化的所谓文学热点,实际上是商家与传媒合谋,制造出来的挑动消费者窥私欲望的卖点。目的在于按照男性的趣味,将大众的视线引入私人空间,个人隐私再放大为公共话题,通过把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世的倾斜与畸变——评铁凝《玫瑰门》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 第6期 54-61页
作者:王春林 
在新时期文学所提供给我们的阅读感受中,能够给我震撼的作品的确屈指可数,而《玫瑰门》即是其中之一。在《玫瑰门》中,或许可以找到铁凝过去某些作品的影子,但这部长篇绝不仅仅是她过去作品的一个累加,而是在总体上对过去她自我的超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情愫:诗意的寻觅与流失——由海峡两岸三地几位青年女性导演新作引出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1年 第3期 91-99页
作者:黄式宪北京电影学院 
本文探讨了海峡两岸暨香港一些青年女性导演的新作。她们的新作,重归现实主义之路,还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女性作者主体性的觉醒。这些新作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启迪:我们的银幕,唯有坚守人文精神的本源性,坚守现实主义的审美底线,努力提升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 第4期 284-285页
作者:阎志宏 
作者认为,“现代小说散交化从鲁迅始露端倪,经郁达夫、郭沫若、废名等人之手,到沈从文已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萧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创作的。她继承了鲁迅等前辈开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写出了在苦难中挣扎奋斗的人民的生活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意识的塑形——京派女作家小说研究之二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S1期 140-141页
作者:庄萱 
京派女作家的小说美学理想与本体观念,因秉受主体女性意识的过滤与塑形,呈现出鲜明的性别风采与色调,并外现于她们的艺术运作中。自"五四"以降,积渐深入的文化变革浪潮波及了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原来根深蒂固的男性/夫族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的情感自醒——读陈力娇小小说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06年 第3期 73-75页
作者:石鸣 
在上世纪90年代小小说向着文体更加成熟的目标进行冲刺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如陈毓、徐慧芬、刘黎莹、申水霞、珠晶等一批富有个性的女性作者,她们以其不同于男性作者的写作势态和文本呈现,为小小说的整体景观增添了摇曳的姿态。进入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想象力的性别 由“80年代以来中国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想到的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8年 第1期 28-29页
想象力的性别由“80年代以来中国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想到的本刊记者80年代以来,中国女导演的作品一直受到文艺理论、评论界的关注。一方面,她们的作品,尤其是第四代女导演的作品,应和了呼唤创新的宏大历史叙事;另一方面,这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死场》二题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2期 54-60页
作者:常勤毅 
一、对鲁迅《生死场》序言的再认识鲁迅先生在为《生死场》写的序言中谈及到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时,作过以下的表述: “……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