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姚文元"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殉艺术之道的圣者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4年 第3期 46-47页
作者:陈恭敏 
一代戏剧大师佐临逝世了! 我和佐临相识和共事已四十年,虽然不是他的学生,但从心底里,我一直奉他为导师。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他排了《布谷鸟又叫了》,一九五八年搬上银幕。当时,姚文元以“歪曲党团组织,丑化基层干部”为由,大扣帽子,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所经历的中国当代文坛的几件大事(访谈)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2014年 第4期34卷 70-76页
作者:缪俊杰 李世涛中国艺术研究院 
李世涛:缪老,您好。您在"文研班"毕业后被分配到《人民日报》,主要从事文艺宣传工作,一直到退休。在您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当代文艺一直处于大的变动和调整之中,您亲身经历和体验了这一过程。希望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思想深处的美丽烛光——马奇先生访谈录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03年 第3期 31-36页
作者:李世涛 戴阿宝北京广播学院文学系100024 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100029 
时间:2001年11月27日地点:马奇先生寓所 李世涛、戴阿宝(以下简称“采”):马先生,首先想请您谈谈您是如何走上美学研究的道路的? 马奇(以下简称“马”):1956年春,在党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我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系里给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楼适夷先生解《赠蓬子》诗的启迪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 第7期 43-45页
作者:姚锡佩 
前不久,因编写《鲁迅诗作鉴赏》,看到近几年有关《赠蓬子》一诗的各种注解,仍有不少政治性的穿凿附会,影响了对该诗的艺术欣赏。由此想起我在1977年为了解这首诗本事而求得的楼适夷先生的两封复信,它曾帮助我纠正了对该诗内容的错误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陆“文革”时期的鲁迅──根据1966-1976年编年史料的观察(上)
收藏 引用
《扬子江(评论)》2014年 第6期 32-40页
作者:吴俊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政治批判运动是1949年后中国生活中的常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66年更非例外。文艺界和文艺批评也依然称得上首当其冲。此前的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已经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历史性的政治檄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甫入1966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当代中国几次文学论战看理想的文学批评之建构
收藏 引用
《华文文学》2017年 第4期 35-47页
作者:徐全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 
本文所探讨的"十七年"时期姚文元所参与的文学论战、"文革"结束之后的《苦恋》论争风波以及2000年初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战,代表了当代中国三个不同思想时空的文学批评论争样貌,但共同点是:论战一方希望维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声、掌声和雷声——《巴金传》续卷第三章第七节
收藏 引用
《艺术界》1994年 第Z1期 4-7页
作者:徐开垒 
徐开垒先生的《巴金传》(1904—1949)出版后,曾引起各方重视,不少报刊加以评介,并予转载,上海还把它列入1992红旗读书运动推荐书目。现《巴金传》续卷(1949—1992)已修改定稿,仍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在该书出版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安街神秘撞车事件
收藏 引用
《红岩春秋》1994年 第1期 20-23,1页
作者:东方明 
“文革”期间,空军政治部的几位军人看完艺术表演乘车返回。在宽阔的长安街上,他们前面有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突然一辆车猛地插到他们前面,把他们的车撞了个立马长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文艺人道主义争论的回视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1997年 第12期 28-31页
作者: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艺术不能不以历史和现实的人为对象和主体.这就决定了它不能不注目人性。同时,文艺又不能不含纳一定道德取向,这也决定了它不能不与人道主义结缘。在文艺实践中,不仅人性论与人道主义取向往往合二而一,而且许多文艺理论家至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园丁之歌》遭批记
收藏 引用
《大众电影》2002年 第5期 44-45页
作者:刘澍 
1974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已进入苟延残喘的最后年月。当时由于“四人帮”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高压控制,电影创作中的“三突出”等公式化和脸谱化现象泛滥成灾。然而,这一年却有这么一部电影,恰如一朵清秀的小花,与众不同,分外夺目;而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