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姚最"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画史参校——论姚最《续画品》“续写”思路的理论借鉴
收藏 引用
《美术》2025年 第1期 114-119页
作者:雍文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作为继谢赫《古画品录》之后的绘画品评之作,姚最《续画品》无论在篇名还是内容上都具有明确的“续写”思路,在绘画品评史上具有开创意义。这种“续写”思路并非直接来源于同时代其他艺术门类品评理论的影响,而是由于姚最医学世家之渊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姚最《续画品》成书与流传考略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18年 第1期 9-14页
作者:韩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姚最《续画品》为"续"谢赫《画品》之作,对其成书与流传经过,学界论之甚略,通过梳理该书现存各本流传情况与内容对照,本文认为成书于梁代,时姚最尚不满16岁,是为少作;姚最19岁入周后对少作进行了修订,是为定本。少作与定本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姚最“心师造化”论的绘画美学意义探析
收藏 引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8期10卷 64-66页
作者:孙海平 李杨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云南昆明650214 
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的"心师造化"是对前人美学思想的提炼和升华,也是对中国画创作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心师造化"既体现了重"神似"不轻"形似"的绘画宗旨,又揭示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强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姚最生卒与《续画品》成书年代考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20年 第12期 10-12页
作者:陈祎玮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一、姚最生卒考南朝姚最的《续画品》为现存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第二部人物品评著作,继谢赫《古画品录》之后对宋、齐、梁三朝画家进行相关品评。这部著作对研究此时期美术史、绘画发展情况及品评术语等相关问题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谢赫和姚最绘画美学中的批评理论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1999年 第1期 5-7页
作者:樊波 
虽然中国书画美学与书画创作的发展是同步的,但直至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书画美学史问世。新近,樊波撰写了《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填补了这项空白。这部50万言的煌煌巨著,首次将中国的绘画美学和书法美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剖析姚最《续画品》中“文变今情”的美学思想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 第7期 70-71页
作者:谢倩玉 孙晓昕辽宁师范大学 
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这句话是对绘画中“文”与“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和阐述。姚最认为,对于绘画创作来说,内涵(质)是传承前代的,而表现形式(文)则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姚最提出的“文变今情”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复区别其优劣”考释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年 第4期 1-5页
作者:韩刚 廖奇琦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北宋中晚期以前国族画品史中,分品列传、高下必铨为流行风气,姚最《续画品》因率先提出"不复区别其优劣"而外于这种风气,何以?通过较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这与姚最报答萧梁皇室对氏家族的知遇之恩关系密切,而为害甚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谢之异看魏晋到唐代的画论发展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07年 第4期21卷 47-47,50页
作者:崔怡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在评价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时,谢赫与姚最同样以"六法"作为绘本标准,却产生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因为谢赫囿于齐梁宫廷审美趣味,一味要求画家"六法"均具和"该备形妙";而姚最在品评中则以"气韵生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学书写与形象塑造——顾恺之画家形象生成考述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9年 第5期 54-59页
作者:唐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四川传媒学院 
顾恺之素有才、画、痴"三绝"之誉,但其画家形象在南北朝至唐朝画学史中颇有争议。北魏孙畅之认为顾恺之仅胜于戴逵,南齐谢赫则将其列入第三品第二位,高于戴逵两个位次。因此,谢赫对顾恺之非但没有"黜",实有提升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丰子恺的美感世界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09年 第2期 9-11页
作者:吴谷怀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丰子恺一生求真,趋善,爱美。他认为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学习艺术须涵养心灵和眼光,由此可抵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沟通的审美境界,即生命的高境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