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威仪"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义气论——春秋叙事、威仪美学与江湖治理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2017年 第5期 128-136页
作者:冯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北京100872 
"义"是人类社会是否良好运行的根本伦理范畴,"气"是中国文明最根源的质性、身体性与可视性范畴。在当代中国,被称作"江湖"的底层游民政治空间秩序已经作为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一旦有了回归文明传统根系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威仪到雅正:新时期初期表演美学与形象塑造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1年 第10期 143-149页
作者:冯果 王珂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中国电影表演自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新时期初期,形成了一个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塑造人格美的表演美学观。它由两种相反相成的美学风格组成,一个以塑造英雄人物为核心形成了威仪式人物审美,另一个是以塑造知识分子为核心形成了雅正式人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乐而不失威仪——《诗经》校园礼仪诗的艺术美
收藏 引用
《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 第3期12卷 51-54页
作者:侯文学长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辟雍和泮宫是先秦贵族子弟学校 ,《诗经》中以校园为题材的作品对先秦校园礼仪作了生动的艺术再现。活动在贵族校园里的人们施舍可爱 ,容止可观 ,校园的风物亦多姿多彩。礼在这里不是异己的对象 ,而是内在的欲求 ,因而 ,人物之间以及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清华简论“颂”即“容”及其文化学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 第3期 97-114,157页
作者:江林昌 孙进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耆夜》等材料的出现,为确认"颂"即"容"、"颂"原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等提供了重要证据,破解了《诗经》学史上"颂究竟为何"的千古疑题。在此基础上,可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说“皇风”与“皇根”
收藏 引用
《北京观察》2001年 第11期 48-50页
作者:石英 
大约在八九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过皇帝瘾》的短杂文,那是因为看到我们这个历史上盛产皇帝的国家,不少文艺作品(当然包括影视)和广告宣传对皇帝、后妃和皇族之类情有所钟,而且近于成癖,实在憋不住了,就写了那篇小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除非我们亲历--怀想侯一民先生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23年 第2期 98-105页
作者:陈丹青不详 
昨天黄昏,侯先生去世了。今晨见到讣告,就坐下来回想他。侯先生,相貌堂堂,有威仪。如今市面见不到这等人物了。而他总是笑吟吟的,随时诙谐,但即便笑着,他仍然有威仪,而且深沉。讲到愤恨惨伤之事,他照样笑,但目光敛了笑意,用好看的眼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徐显卿宦迹图册》看明式家具设计思想
收藏 引用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7年 第1期 66-68页
作者:杨锐<西北美术>杂志社 
故宫博物院藏《徐显卿宦迹图册》描绘了大量真实可考的明代生活画面,家具与使用情境的同时呈现,为梳理明式家具的设计思想提供了全景式依据,通过对图像的分析与推测,理清家具间的层级关系,发现以往过度强调文人群体对家具设计的影响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三首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7年 第4期 29-29页
作者:冯仲华 
喜迎香港回归 南海明珠耀彩时,百年重振国威仪。 香江信美真吾土,今见五星上大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豪放温婉的《梳妆楼》
收藏 引用
《大舞台》1997年 第2期 12-12页
作者:赵惠芬 
由杜忠编剧、张家口市青年晋剧团演出的六场戏曲《梳妆楼》,以清新、婉丽而又豪放、凝重的艺术风格,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萧太后形象。 我们熟悉的萧太后,是一位叱咤风云、豪迈果敢的契丹女杰形象,在辽国的煌煌伟业中,有她书写的极为光彩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