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媒体语言"
3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媒体语言程式化浅论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2007年 第2期 38-39页
作者:宋立民山西长治日报社 
鲁迅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全集》1982年版,卷9,344页)看了多年电视,做了多年媒体,又教了多年新闻之后,就语言而言,笔者比较欣赏的电视栏目终究还是NBA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今媒体语言失范现象成因分析
收藏 引用
《新闻战线》2016年 第8X期 27-28页
作者:韩丽国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 
语言粗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和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起,并称为当今传媒界的四大公害。作为媒体人,我们肩负着规范媒体语言的重责,应做到不为迎合受众、挤进舆论圈而付出语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体语言:语言的形象与走向
收藏 引用
《记者摇篮》2008年 第7期 60-61页
作者:韩雪凌阜新日报 
信息大爆炸,知识大融合,社会大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语言大震荡。近年来,外来词汇,网络语言,广告风格,港台情调……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结构稳定的方块汉字。你说他说,是耶非耶,令人无所适从。如何保护怎样使用我们流传了几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体语言传播形态的三个转变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16年 第21期 44-45页
作者:张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美国媒介哲学家保罗·利文森认为,所有媒介终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它们处理信息的方式越发像我们普通人一样自然,并且优越于已有的任何媒介。美国电子出版预言家和先行者罗杰·菲德勒提出,媒介形态演变的关键性原则是共同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科普作品的阅读新体验及其媒体语言设计与应用原则
收藏 引用
《中国编辑》2009年 第2期 75-78页
作者:王勤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在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网络科普作品带给读者的全新阅读体验是传统媒体或单一媒体无法替代的。文章对这种全新的互动体验作了介绍,并结合其特点,提出了网络多媒体科普作品媒体语言的设计与应用原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俄汉广告及媒体语言使用情况对比研究
收藏 引用
《科教导刊》2015年 第12期 69-70页
作者:张瑶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俄汉广告及媒体语言的使用,在语音、词汇、修辞、句法上既存在相同点又存在差异。在语音方面的共同点是都重视叠音、谐音的使用,差异是叠音应用上的差异和汉语的四声;在词汇方面的共同点是频繁使用外来词和缩写词,差异是俄语广告常使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体背景下的媒体语言面面观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年 第3期 37-40页
作者:张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语言文字应用系 
媒体融合作为我国顶层设计的国家战略,不仅表现在媒体的融合态势,同样促进了各类媒体语言的接触碰撞。媒体语言作为融媒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融媒体背景下的媒体语言的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培力:录像作为独立的媒体语言终将成历史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9年 第7期 96-97页
作者:梁爽 
《东方艺术·大家》:从目前艺术的媒介不断扩展,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打破看.您对未来艺术的面貌如何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体语言的模因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装饰(理论)》2016年 第10期 295-296页
作者:沈忱宇 刘洁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模因的概念自被提出至今已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使用。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领域更广,速度更快,用户参与度更高,是现下语言模因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通过语言模因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以期能为新媒体环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继承播音主持传统,发挥媒体语言优势——献给祖国的声音:第二届播音主持·媒体语言西湖论坛综述
收藏 引用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3期18卷 267-269页
作者:彭远方 晓莼 祝捷浙江工业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事业发展部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总结70年来播音主持成果和发展规律,第二届播音主持·媒体语言西湖论坛(以下简称“西湖论坛”)于2019年5月18日至5月19日在杭州举行。本届论坛以“‘声屏’70年”为主题,由浙江工业大学联合中央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