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子君"
58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系列
收藏 引用
《绥化学院学报》1993年 第4期17卷 29-32页
作者:王宏革 
如果说《呐咸》是鲁迅主要关注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为其不幸而鸣不平,为毁坏囚其身心的铁屋而呐喊,那么《徨》则更多地展示了知识分灵魂深处的骚动不安和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苦闷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一代知识分的历史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社会学视角中的现代文学经典
收藏 引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 第2期 105-112页
作者:陈国恩武汉大学文学院 
文学社会学,侧重于研究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所谓文学的外部研究,一度名声不好。这主要是因为在极左年代,文学社会学的研究脱离文学的审美属性,常被用来证明"左"的政治命题,强化文学的"战斗武器作用"。随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选材严、开掘深、构思巧、浓度大——论鲁迅小说的一个突出的特色
收藏 引用
《阴山学刊》1983年 第2期 48-55页
作者:丁尔纲 
一鲁迅一向重视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并认为其思想性归根结蒂来自人民群众及其丰富生活的内在涵义。他说:“文学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形象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电大学刊》1991年 第S2期 40-41页
作者:刘英姿 
鲁迅的小说以其反映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及其所包蕴的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先进的知识分是民主革命中最先觉悟的阶层,在“五四”和以后的革命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这不能不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子君个展
收藏 引用
《油画艺术》2018年 第2期 123-124页
由湖北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陈子君”同名个展于2018年3月24日在湖北美术馆开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认识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
收藏 引用
《才智》2009年 第19期 216-217页
作者:向建军广东省云浮市新兴一中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只要读者欣赏过便永难忘却,人物性格迥异是关键,他作品中的知识分形象,能从理性深度折射社会,警醒国民,有极其深广的思想和艺术蕴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永不消逝的《伤逝》
收藏 引用
《歌唱世界》2015年 第7期 53-55页
作者:黄程宜中国歌剧舞剧院 
30多年前,转型中的中国歌剧开始攻城略地,让这门已经远离普通人生活的艺术逐渐走出观众置若罔闻的危局之中。1981年,北京人民剧场,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由王泉、韩伟、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拉开了中国歌剧史上新的一幕。《伤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情和婚姻的尴尬——论张爱玲的小说
收藏 引用
《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 第6期 71-75页
作者:花家明 李虎中南民族学院文学院 
爱情和婚姻是文学艺术的永恒话题。中国古训,婚姻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有婚姻而无爱情的,婚姻的目的主要在于传宗接代。在这种封建婚恋观之下酿成了多少人间悲剧!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打开了封建传统的缺口,统治了中国两千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男权统治下的牺牲品——对《伤逝》和《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女性主义解读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2009年 第11期 28-29页
作者:季源 季海洋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伤逝》中的子君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对这两部短篇小说的对比研究,从她们各自的亲情、爱情和社会人情方面进行了探析,从而归结出正是男权统治下这些人类基本情感的扭曲导致了女性的悲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女高音咏叹调——不幸的人生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11年 第13期 116-117页
作者:杨霞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歌剧《伤逝》是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此歌剧采用了西洋"正歌剧"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广泛运用了大量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对唱、合唱等声乐体裁,又充分融合了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民族传统语言,是"中西"结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