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學術"
1,227 条 记 录,以下是141-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80年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左联?——在“左联成立80周年学术论坛会”上的发言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 第4期 92-96页
作者:陈漱渝 
80年前的3月2日,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中,一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红旗在如磐的夜气中冉冉升起。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一间大教室里传出了鲁迅洪亮的声音。他号召左翼作家在为工农大众的共同目标下团结起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投稿须知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2019年 第4期51卷 185-185页
作者:学术月刊编辑部学术月刊编辑部 
(一)本刊自2016年起启用在线投稿系统,以'学术月刊'网站(http://***/)作为接受投稿的主要渠道。本刊的栏目分为:(1)哲学;(2)经济学;(3)文学、艺术学、美学;(4)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5)政治学、社会学;(6)法学;若不能确定板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电影产业化发展进入类型化时期——“中国电影产业化与类型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0年 第12期 71-75页
作者:王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100082 
中国电影全面走上了产业化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迎来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机遇期。在中国电影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急剧推进的产业化实践不断面对着纷杂呈陈的市场变化,中国电影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高发展力、竞争力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华语电影:新媒介背景下的新美学与新思维——2011世界华语电影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 第1期34卷 131-133页
作者:张博 卢茜北京大学影视戏剧中心 
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本刊参与协办的“2011(第二届)世界华语电影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开幕式由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只传承学术的接力棒——评《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新编》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 第11期29卷 109-111页
作者:曹巍 唐宏峰 
文学理论从其出现的那天起.就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在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中期,它曾一度成为时代思想律动与变革的最重要的场所。这种现象的背后.无疑是意识形态在发挥作用,它把文学理论当作是进入和干预文学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民族主义到现代主义:邓实、黄宾虹学术思想关系考略(下)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3年 第4期 24-32页
作者:洪再新美国普吉湾大学艺术系 
五《美术周刊》的新知体系,见于"迻译、摄影"二门,为《美术丛书》所未及。其实,邓实早年非常重视这些方面,在编辑《政艺通报》时,用力尤勤。作为一代出版家,他在黄宾虹的眼中,堪称传奇。例如,光绪丁未(1907)年《政艺通报》《艺事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新媒体研究——彼得·戈尔丁(Peter Golding)教授学术访谈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2016年 第7期 60-67页
作者:王海燕 莫业林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彼得·戈尔丁(Peter Golding)是国际知名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学者,从1973年发表第一篇关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论文至今,他在这一领域耕耘了四十余年,著述无数,蜚声海内外,是当之无愧的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向世界文坛的女作家——国际萧红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1993年 第6期 46-51页
作者:冯韧 志军 
萧红(1911-1942)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从30年代走上中国文坛,在短短十年间写下了《生死场》、《商市街》、《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马伯乐》等在国内外文坛颇具影响的传世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积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界与融合”国际学术论坛 “来自瑞士的设计”国际展暨五校作品联展
收藏 引用
《包装世界》2009年 第6期 32-35页
作者:Pro Helvetia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瑞士文化基金会(Pro Helvetia) 
“跨界与融合”国际学术论坛由江南大学副校长王武致辞,国际设计师联盟(AGI)会员Roger Pfund瑞士著名建筑师Daniel Buchner、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Nicolasle Moigne、广州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授沈康、湖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何人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术与应用并举的开放式教学——中央美院艺术教育新探索
收藏 引用
《雕塑》2010年 第2期 82-83页
作者:梦佳 诸迪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设计的实用性使其不得不紧贴时代需求,因而它的教育模式更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色,那么设计教育的新变化对于雕塑教育的发展有何促进和借鉴呢?本刊记者梦佳特采访中央美术学院两位专家,以求解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