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安史之乱"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试析《长恨歌》的曲折隐晦艺术手法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 第8X期 60-,78页
作者:牟庆农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 
《长恨歌》借用悲剧故事揭露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辛辣讽刺唐玄宗重色误国,但表现手法曲折,讽刺比较隐晦。笔者认为,《长恨歌》需要从思想性及艺术成就等方面去深入领会。《长恨歌》采用传统和历史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笔法。诗中有关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议唐代海上陶瓷艺术市场——从"黑石"号沉船陶瓷遗物谈起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2年 第8期 246-249页
作者:马玲玲华东师范大学 
唐时陶瓷产品在国内外的需求量大,但安史之乱后,因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严重阻碍,且陶瓷器由于其自身易碎的特殊缺点,海上运输于是成了中外商人的最佳选择,故海上陶瓷交易市场不仅应运而生,而且逐步得以发展。一九九八年,“黑石”号沉船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伟大的艺术史诗──论杜甫乐府诗“三吏”“三别”(之一)
收藏 引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 第3期1卷 6-8页
作者:夏松凉安徽师范大学文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近年来理论界,论及杜甫诗歌常常涉及他的一些近体名篇,而对他的乐府名篇《三吏)《三别》则较少涉及(《石壕吏》除外)。本文相对这两组诗的思想和展开全面深刻论析。本篇首先论术组诗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意义,认为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甫草堂的建筑艺术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1983年 第2期 83-89,82页
作者:李显文不详 
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茂林修竹掩映之中有一座静穆的祠宇,这就是我国伟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七五九年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而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茅屋。他先后在这里居住了近四年时间。公元七六五年春,杜甫离蜀东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刀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9年 第11期 144-153页
作者:龚剑(文/图)不详 
唐帝国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唐初的统一战争、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外战争、以及平定安史之乱的平叛战争,唐刀成为了唐帝国威仪和武力的代表,随着唐文化的输出,唐刀对东亚地区刀剑产生了近千年的巨大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甫雨诗寓意管窥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 第2期 23-29页
作者:李寅生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 
杜甫雨诗寓意管窥李寅生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创作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①这些诗歌象一面镜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社会时代风貌。作为诗歌创作的大家,杜甫一生的诗歌创作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他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人唐诗唐社会——以唐诗为依托的多元练习
收藏 引用
《教学考试》2017年 第17期 74-78页
作者:张小华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唐诗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记录了唐朝社会从鼎盛到衰落、从交通到经济、从科考到外交、从生活到艺术的方方面面。重拾唐诗,仍能感受到1 300多年前的文学遗风,震撼于唐人博大雄浑的眼界、胸襟与见识,并由此认知文艺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豪情满怀 新征程跃马扬鞭——四川美术七十年掠影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3年 第1期 12-15页
作者:陈荣成都市文联 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 
四川天府之国,历来崇尚文艺,五代时期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瀚林图画院的黄筌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众所皆知,“徐熙野逸,黄鉴富贵”享誉画坛,富贵典雅的黄筌画风,引领中国工笔画时尚至今。唐明皇时避“安史之乱”,带了一大批画工名伶入蜀,为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果见明皇图》作品赏析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21年 第8期 142-147页
作者:方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宋元时期,"长生"意象的含义由肉体飞升向真性长存转变。张果的形象多了济世度人的内涵。而明皇在后人的视角中,是一个晚年疏于政事,热衷求仙问道,沉迷女色,奢靡享乐,最终引发"安史之乱"的皇帝。且元初全真教道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泼墨:恣意挥酒的人生
收藏 引用
《中华遗产》2022年 第8期 18-27页
作者:陈艺婕不详 
它诞生于安史之乱中的江南,大异于主流画论者们所欣赏的那种端庄中正的画风。然而,作为一抹异色,它却最终改变了中国艺术对美的界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