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安史之乱"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杜甫爱国主义精神对宋代士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 第4期10卷 36-38页
作者:屠青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02 
杜甫是在中原之地出生、成长起来的伟大诗人。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和诗歌"集大成者"。他的不朽诗篇,忠实地记录了历史,大胆地揭露了社会矛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较高的人民性,被后人誉为"诗史"。而在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典诗词纵横谈
收藏 引用
《语文世界(中旬刊)》2002年 第1期 18-19页
作者:傅雷 
导读平台:《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给他的孩子写的信的合集。这一封封信中凝结着的,不仅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其中更多的是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关注和指导。傅雷以他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博大精深的知识积淀,给了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独步诗名在 欲语羞雷同——杜甫“三别”同中之别
收藏 引用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 第1期1卷 19-22页
作者:何兴楚 
千百年来,从总体上探讨杜诗的成就与特色的何止千言万语?但是,笔者以为,仅从宏观上去把握杜诗还远远不够。因为杜甫是一个最严肃的诗人,他一方面自觉地置身于时代与现实之中,力求其诗尽可能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同时每作一诗,每吟一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记录到规鉴:“明皇幸蜀”题材文图意蕴的唐宋转向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21年 第7期 10-14页
作者:姜思琪 张建恩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明皇幸蜀图》(1)是体现唐代青绿山水画貌的重要之作,关于它的研究层出不穷。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米芾《画史》以及苏轼《跋摘瓜图》等部分史料记载《明皇幸蜀图》的作者为唐代李思训。学界普遍认为此图所记录的是安史之乱(755-7...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山东教育》2010年 第7期 102-104页
作者:郑晓龙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师生共同回忆与三首诗相关的杜甫主要生平事迹,明确三点1.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最后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春望》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年 第3期 8-10页
作者:杨晓迪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 
《春望》是杜甫五言律诗中的经典之作,入选过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诗歌地位很高。这次又作为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的第二首入选统编教材。在《春望》一诗中,杜甫通过描写长安城在安史之乱中的荒凉破败,表达了内心为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诗到中唐气骨顿衰”
收藏 引用
《职大学报》2014年 第1期 78-80页
作者:陈姗姗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长春市130024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更被认为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造极之作。安史之乱后,中唐诗歌无论是在气势上还是在思想感情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复盛唐气象。本文意在通过对唐代四首颇具代表性的诗歌的比较来更直观地论述"诗到中唐气骨顿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登高》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年 第6期 96-97页
作者:周晓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以声传情。2.品味文本,批文入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人杜甫适逢一个动荡的年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国家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他也只得“漂泊西南天地间”,饱尝战乱之苦。为了排遣浓云一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杜甫及其诗歌的艺术成就
收藏 引用
《学习论坛》1998年 第8期14卷 47-48页
作者:解少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一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义市人。因曾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所以从前的人叫他杜少陵。他生活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死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终年59岁。 他处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剧烈的年代。当时政治日益腐败,农民税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中历史课教学五注意
收藏 引用
《青海教育》2001年 第6期 30-31页
作者:王彦彪 
一、要注意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讲课设计,讲课时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做到主次分明.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对初中历史教材非常熟悉,特别是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是对各段历史的知识体系的高度概括,既勾画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