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安娜·卡列尼娜"
6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自带流量的“安娜”鬼魅力何在?——观中文版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
收藏 引用
《歌剧》2022年 第12期 60-67页
作者:游暐之不详 
中文版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尼娜》,于2022年10月15日至23日,在上海大剧院完成国内首站的演出,随即开启其他城市的全国巡演。如果将“中文版”“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尼娜”设定为三个关键词,排在首位的,一定是“安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剧舞台上的“大女主”——由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说开去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剧坛》2023年 第3期 51-54页
作者:王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安娜·尼娜,这位由俄罗斯文坛巨匠夫·托尔斯泰创造的人物,绝对是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音乐剧……几乎所有艺术形式都对其进行过改编。前不久,中文版音乐剧《安娜·尼娜》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新论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2期22卷 77-83页
作者:杨思聪 
托尔斯泰总是冷峻地审视着人生、人性及其与社会的联系和冲突,他着力发掘左右人物行动的精神力量,在灵肉拼搏中去观照人心深层的千变万化,孜孜不倦地探寻人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中的社会历史意蕴。托尔斯泰一生又在严酷地拷问和剖析自己的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批判、借鉴与升华:《圣莫尔》与《安娜·卡列尼娜》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35卷 86-90,126页
作者:蒋虹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北京100875 
安娜.尼娜》的悲剧结局受到劳伦斯的强烈批评,认为它是托尔斯泰基于正统的道德判断,违背人的本性而蓄意设计的。劳伦斯剖析了托尔斯泰对安娜这一人物塑造的不足之处,并在《圣莫尔》中刻意加以修正和升华,从而不仅清楚地表达了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娜·卡列尼娜 形象剖析
收藏 引用
《现代中文学刊》1994年 第8期 23-24,35页
作者:潘武军 
安娜·尼娜夫·托尔斯泰在同名小说中创造的一个叛逆女性的艺术形象。关于安娜形象,无论在俄国还是在别国,也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有不同的评价,这主要跟评论者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如果用中国封建礼教的标准评价安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娜·卡列尼娜》的宗教内涵
收藏 引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5期13卷 77-80页
作者:许桂亭 
夫·托尔斯泰(1828—1910)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到了晚年,产生了深沉的宗教信仰。1879年,在《忏悔录》中,他正式向世人宣布了他的思想转向与对宗教的皈依,显示了他对人生意义探求的紧迫性与强烈性,体现了他为使自己的人生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娜·卡列尼娜形象剖析
收藏 引用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 第2期25卷 115-117,120页
作者:杨欣 
安娜·尼娜形象剖析杨欣安娜尼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夫·托尔斯泰在同名小说中创造的一个悲剧性的叛逆女性的艺术形象。关于安娜形象,无论在俄国还是在世界各国,也不论在当时还是今天,拥有不同的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娜·卡列尼娜与简·爱形象比较浅议
收藏 引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 第2期6卷 64-67页
作者:宋建峰 
一八四七年,《简·爱》以它深沉蕴籍的力量震撼了整个英吉利海峡傲慢守旧的人们,二十年后,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尼娜》也同读者见面了。岁月的苍桑,人世的浮沉,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两部作品不仅没有消失或褪色,相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娜·卡列尼娜》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6期 88-90页
作者:王灵玲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巨匠 ,《安娜·尼娜》是他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 ,本文以该小说为切入点 ,从史诗描写、心理分析、艺术对比、拱形结构等多个角度 ,展现了托尔斯泰创作的艺术魅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比,作为一种宏观的艺术视角——谈《安娜·卡列尼娜》的对比艺术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1998年 第7期 8-9页
作者:宁子雄 
大文豪的艺术视野总是大气滂沱的。在这方面,托尔斯泰龙有出色的、卓越的表现。且不说他澎湃奔腾的文气,包罗宏富的蕴涵,深沉复杂的哲理,单就艺术技法上讲,就很有大气滂沱的表现。比如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托尔斯泰的对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