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安娜·卡列尼娜"
63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叛逆女性悲剧命运解源——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形象之比较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S1期25卷 123-126页
作者:李娥兰南宁地区教育学院中文系广西南宁530001 
安娜·尼娜和繁漪都是追求个性解放 ,争取自主爱情 ,敢于反抗压迫 ,敢于离经叛道的上层妇女形象。她们的艺术形象及性格特征与她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密不可分 ,她们的悲剧结局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诺斯替主义与安娜·卡列尼娜肉体神圣化的中断
收藏 引用
《西伯利亚研究》2013年 第2期40卷 38-42页
作者:吴春生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尼娜是一个具有浮雕美质的人物。他用大量篇幅,通过多重视角来描写安娜的肉身之美,把安娜的性魅力充分展示出来,一方面让我们感叹造物之美,感叹天赋的激情与活力;另一方面又让我们体会造物之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的艺术表现
收藏 引用
《作家》2009年 第12期 75-页
作者:段士秀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通过展示多重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的矛盾、新旧伦理道德的矛盾等艺术手法来表现安娜的爱情悲剧,进而阐明安娜的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矛盾及其个性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金为《安娜·卡列尼娜》写广告
收藏 引用
《山西老年》2006年 第6期 14-14页
作者:娄午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作品中安娜的艺术形象
收藏 引用
《新校园(上旬刊)》2018年 第5期 157-157页
作者:范誉文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历时四年所著的这部作品——《安娜·尼娜》,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俄国社会历经重重改革后的时期,以描述当时上流社会中贵族生活现象为依托,立足于"家"的视角,借主人公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亮话语五题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 第1期 31-36页
作者:吴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中的风格和媒介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1995年 第1期 52-60页
作者:衡吉 
电影中的风格和媒介(美)欧文·潘诺夫斯基衡吉译(编者按)这是美国艺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发表的唯一的一篇有关电影的论文,它描述了电影自诞生以来到发展成为一门不可否认的艺术的演进过程。德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和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杀迷恋的构成——兼谈《最后的贵族》和《轮回》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1990年 第2期 97-101页
作者:苏冰 
这题目谈起来象是天方夜谭或痴人说梦。自杀的行为甚至话题从来不受欢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之唯恐不及,怎么会去“迷恋”?即使真有个把人选择了自动结束生命,也只能试它个把次,怎么算得上“迷恋”,象人们迷上了台球就非得天天打?不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美
收藏 引用
《外国问题研究》1990年 第4期 6-11页
作者:刘凡 
每当提起文学泰斗夫·托尔斯泰,我们的眼前便会浮现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尼娜》、《复活》等名扬世界的文学作品;浮现出娜达莎、安娜秋莎等一系光彩动人的女性艺术形象。她们以卓越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人格道德到永恒道德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 第2期14卷 15-20页
作者:陈俐 
在欧洲19世纪群星璀璨的作家群中,俄国的夫·托尔斯泰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他的思想和创作,已成为人类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英国人莫德指出:托翁“能以一种用文学表现的天才,把深刻的宗教精神与大无畏的真实结合在—起。使他的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