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宋诗派"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黄遵宪与宋诗派文人群体的交往
收藏 引用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11卷 69-71,80页
作者:段雨欣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西安710018 
晚清"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黄遵宪和宋诗派文人群体关系密切,他和郑孝胥在维新变法时期有密切往来,和陈三立在漫长的时期内保持着友谊。黄遵宪高度评价郑孝胥和陈三立的诗作,互相均有诗文唱和。在诗歌观念上两者都表现出强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咸宋诗派与蒋启敭的诗歌创作
收藏 引用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3期32卷 33-36页
作者:江宏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宋诗运动贯穿整个清代诗坛,道咸宋诗派是清代中期出现的重要诗歌流。该诗把学问视为作诗的根本,力图整合"以文为诗、以理为诗"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两种相异质的诗学观点。广西诗人蒋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期白话诗的唐宋诗词观对新诗理论之影响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12年 第9期 133-139页
作者:陈学祖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胡适所主张的"作诗如说话"实为宋诗派所秉持的"以文为诗"观念在诗歌领域的现代性转化。初期白话诗的这一唐宋诗词观念,不仅是其阅读与评价唐宋诗词的审美基点与理论基础,而且直接影响并制约了其对唐宋诗词现代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庭坚诗影响成因论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1991年 第4期 70-77页
作者:许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宋诗至苏轼,已达艺术高峰,自无疑义。然而,苏轼对其后宋代诗坛的影响及诗风的规范,却远不及出自其门下的黄庭坚更为直接与有力。客观地看,黄庭坚不仅出自苏门,受到苏轼的直接指点与提拔,而且就其诗歌艺术成就本身看,也并未达到苏轼的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8年 第5期 40-45页
作者:曹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诗学在嘉道前后,出现了一波颇具声势的"宋诗运动",一直延续到同治、光绪年间,诗歌创作出现了一段辉煌的小高潮。处于嘉道期间的何绍基,就是这波宋诗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所处的时代,是大清帝国的城墙刚被英国的大炮轰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友芝所撰莫氏《甲辰家规》及其史料价值
收藏 引用
《文献》2006年 第4期 151-158页
作者:白雪华 湛庐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莫友芝(1811—1871)是晚清贵州著名的学者、宋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郑珍皆被人目为西南巨儒,在文学史、艺术史、学术史上都很有贡献。他生平著述繁富,除已刊刻行世的《鄙亭诗钞》、《鄙亭遗诗》、《影山词》、《鄙亭遗文》、《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何绍基诗歌的宗宋特色
收藏 引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6期13卷 123-126页
作者:李剑波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何绍基诗歌的宗宋首先体现为在诗歌创作理念和诗歌内容上标举"不俗",追求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在艺术上也体现了鲜明的宗宋特色:(1)多表达审美主体的意见、思想、认知,以意为主,理性色彩较浓,客观景物世界的描绘退居次要。(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诚斋体的艺术表现特征浅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韵文学刊》1993年 第0期7卷 39-45,55页
作者:戴武军 
诚斋诗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活法”。“活法”本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美学范畴,可是到了杨万里这里,它的含义更宽泛深刻,既具有强调诗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诗意化地看待大自然的理论意义,又指诗人摄取诗歌养料的灵性及诗歌艺术表达的辩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凿实的精微——论施鸿保《读杜诗说》的艺术阐发
收藏 引用
《励耘学刊》2017年 第2期 363-379页
作者:成玮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清代施鸿保撰《读杜诗说》,为仇兆鳌《杜诗详注》纠误。其书校正文字,多依赖于自身对杜甫诗的艺术体认,可当文学批评看待。他推重杜诗思力之深,而反对凌空推论;推重杜诗对偶之工,而拒绝不必要的对句技巧;推重杜诗意脉之密,而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何绍基诗“逼肖苏诗”的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苏轼研究》2019年 第1期 283-296页
作者:兰石洪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道咸宗宋诗风代表人物何绍基(1799—1873)着力追摹苏诗,金天羽称他为'晚清诗人学苏最工者'(《艺林九友歌序》)[1]220,钱仲联亦称他为'晚清学苏第一人'[2]403。苏轼是何氏最为心仪的古代文人,其《东坡生日作柬研生》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