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相对于真实气体模型,高压状态下理想气体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偏差,引入压缩因子,结合维里方程与气体动力学方程,以高压气罐定流量放气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放气过程的真实气体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龙格-库塔法对比研究系统从不同气罐初始压力分别放气至6 MPa时所需的放气时间及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放气过程中,真实气体效应下的温度、压力下降更快;气源压力越高,真实气体效应越明显;相对于理想气体模型,真实气体模型下的仿真值更接近实验结果;相关研究可为领域内高压气体特性的研究、高压气罐容积的设计以及放气过程中温度与压力的变化提供参考。
摘要:在34层高度的试验塔上,分别采用定流量排水和瞬间流排水,得出不同排水方式下各排水系统相应的排水能力,并与规范值比较。结果表明:各系统排水能力瞬间流测试值与我国2009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的规范值变化趋势接近,排水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规范值﹥瞬间流测试值﹥定流量测试值,且排水系统的高层排水区域与中低层排水区域的排水能力衰减率不同。
摘要:介绍了普通PVC-U单立管排水系统,采用定流量排水方式,在不同系统高度的通水能力及其他排水特性,通过与瞬间流排水方式在不同系统高度的特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两种排水方式的特点。
摘要:0引言 以往在设计冷冻站时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设计人员,系统是按照满载设计的,可是在负荷变化时,虽然冷水机组可以根据负荷调节,可是蒸发器侧的流量却是固定的,水泵在满载工作,水泵的能耗没有能够因部分负荷运行而减少。设计工程师在做系统设计时,都考虑冷水机组蒸发侧的流量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恒定,即便机组在低负荷下工作,水泵还是满载运行,不难发现,设计人员对此很困惑,但也较无奈。本文针对蒸发侧流量的定和变作出简单的分析,
摘要: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8.54条:“集中空调冷水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5系统作用半径较大、设计水流阻力较高的大型工程,宜采用变流量二级泵系统。当各环路的设计水温一致且设计水流阻力接近时,二级泵宜集中设置;当各环路的设计水流阻力相差较大或各系统水温或温差要求不同时,宜按区域或系统分别设置二级泵;……”
摘要:通过对建筑热负荷方程、散热末端散热方程、管网热输配方程的分析和联立求解,推导出了不同散热末端下定流量供热系统的质调节方程。分析了质调节对电动蒸气压缩式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的影响,并结合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散热末端逐日质调节与逐时质调节在定流量热泵供热系统中应用的节能潜力。
摘要:集中空调冷却水变流量是否节能存在争议,利用某项目高效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构建在线实验比较平台,发现冷却水变流量系统的能效高于定流量系统;该项目实行变流量运行模式实际运行效果较好。借助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平台对不同运行模式的能效进行比对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摘要:冷冻站中采用蒸发器侧冷冻水系统变流量或常规的定流量系统的设计配置,对系统的运行能耗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对于蒸发器侧冷冻水系统定流量和变流量的分析表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不仅可以节省系统的初投资和机房面积,做到冷冻水泵的节能运行,还可以减少冷水机组的全年运行时数,节省冷却水泵的运行时数和能耗。
摘要:介绍了日本空调和卫生工程学会标准《公寓住宅的排水立管系统的排水能力试验方法条文》中试验塔装置、试验设备、试验用的地漏、试验方法、数据采集和判定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国情,编制排水立管系统的排水能力试验方法和确定判定标准,用于我国排水立管系统排水能力的试验和研究,为编制设计规范或标准提供可靠的基础试验数据。
摘要:生产侧设备(锅炉或制冷机)的水流量(图1)大多数制冷机(或锅炉)配备的是定流量水泵。多台制冷机并联时,制冷机分步起动,冷水流量宜缓慢变化,并保持在一定的限定值内。否则水量的锐减会造成出口水温急剧下降,这样会有结冰的危险。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