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宜居性"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苏州古民居布局结构的宜居性与生态营造观
收藏 引用
《装饰》2014年 第11期 133-134页
作者:祝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 
本文以苏州古民居惠和堂为研究样本,从布局形制和建筑结构两个层面分析了苏州传统古民居的宜居性特点,提出了"生态宜居"的设计概念,并从设计、材料和工艺三个方面阐述了民居设计建造中的"生态营造"观,构建了一个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宜居性评价及规划建设途径——以广东清远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问题》2009年 第10期 29-34,40页
作者:甄峰 郑俊 罗绍荣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在评述国内外宜居城市相关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7年验收通过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清远市的城市宜居性进行了评价,从规划的角度,对今后清远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宜居清远建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方居住区室内公共绿地宜居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 第5期 204-205页
作者:卞广萌 寒梅 卢昀伟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居住区宜居性理论的相关内容,围绕居住区公共绿地宜居性的评价方法以及影响的若干要素对石家庄联邦空中花园室内公共绿地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提高与改善北方居住区公共绿地宜居性的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室内宜居性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年 第13期3卷 180-182页
作者:胡春晓内蒙古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目前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结合建筑室内宜居性设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室内环境、增强空间感知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豫西当代宜居性乡村住宅设计分析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9年 第7期2卷 60-62页
作者:王海香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豫西乡村地区农村自建房的现状,文章对现有乡村住宅设计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居住的需求变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农民自建房宜居性设计的影响,从而把握宜居性乡村住宅的潜在设计诉求。最后,从设计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平潭石头厝宜居性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小城镇建设》2024年 第6期42卷 120-127页
作者:赖雅凤 管幸生福州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中国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两岸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使得乡村居民对民居建筑需求由“生存型”转向“质量型”。民居建筑作为民间自发形成的传统乡土建筑,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与潜力。本研究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角出发,以探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月球建筑宜居性光环境与照明设计的前瞻研究
收藏 引用
《照明工程学报》2020年 第5期31卷 157-163页
作者:张冠华 谭柯 杨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深圳518055 
目前空间科学和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月球表面是否可以营造出可供人类中长期居住的适宜建筑环境,仍需要针对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前瞻和整体的探索和研究。本研究以居住者的视角梳理出了月球与地球在昼夜周期、大气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木材在湘西土家传统民居宜居性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世界林业研究》2021年 第4期34卷 I0006-I0006页
作者:成果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 
设计说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强化空间利用的人化、多样化",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湘西土家传统民居宜居性设计作品是通过对室内空间布局的调整、新型木质材料与工艺的应用以及现代定制化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冀南农村住宅“宜居性”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15年 第20期12卷 22-23页
作者:杜蓉 王丽洁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本文结合全国传统民居谱系调研工作,基于冀南地区特有的气候特征、风俗习惯、生活模式、人口结构,首先分析了冀南农村现有的主流住宅形式,探究了其成因、演变与形制,其次结合现代人们对住宅的使用特点,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归纳住宅的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提升特大城市宜居性的若干路径
收藏 引用
《城市》2015年 第4期 35-41页
作者:陈万钦 陈静姝河北省政府研究室工业交通处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城市宜居需要多种条件,除环境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从生态良好、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的要求出发,应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慎重布局城市外部功能,主动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安排城市产业布局,精心设计全包围式、半包围式新型街区。从体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