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尺度"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议青瓷器皿创作之审美尺度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年 第5期58卷 24-25页
作者:蔡永龙龙泉市秀珍瓷艺工作室浙江龙泉323700 
龙泉青瓷自宋代走向辉煌,其烧制讲究备物致用,制器尚象,但始终保持端庄典雅、雍容高贵的审美尺度。无论是造型或纹饰,均注重艺术审美中的高雅情趣和无穷韵味。文章对此进行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阐述,对青瓷文化的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指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审美尺度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7年 第5期 143-148页
作者: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审美评价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儒家孔子的有关言论及其影响,和道家相关体验对后世审美的艺术精神的影响,到汉代的缘情说,以及汉代以降对辞采、风骨和气象等方面的强调,都体现了具体的审美尺度。这种审美尺度主要包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仪式的惯例到审美的惯例——审美尺度的客观性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4期28卷 18-22页
作者:陈元贵复旦大学中文系 
仪式在延续社会传统、整合族群心意状态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而这些作用通常会借艺术与审美的手段来加以强化。正因如此,当仪式活动随族群延续而作为一种传统固定下来之后,交融在仪式中的审美活动也因此获得某种“惯例”意味,而这似乎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的审美尺度与艺术设计教育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年 第2X期2卷 133-134页
作者:刘斌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人而不是物,人是按一定的审美尺度去评价设计。因此,只有充分认识人的审美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和作用,才能创造出真正好的作品,并体现出更多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应该重视和把握的一个重要课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艺术研究到仪式研究——审美尺度研究的新起点
收藏 引用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3期 30-34页
作者:陈元贵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既往的审美尺度研究,较多地将其局限于审美与艺术活动本身做架空推论,而与现实审美情境相去甚远。有鉴于此,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将艺术和仪式活动勾连起来,考察审美尺度如何与仪式共生、如何因仪式活动而强化或复杂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似之似与不齐之齐——论当代书法的审美尺度与心理向度
收藏 引用
《书法》2018年 第3期 39-41页
作者:徐光普 
书法作为一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其表达意象的高度抽象性,使审美主体在不同的视角中常常出现审美结论的极大反差:作者得意之处可能被视而不见或视为拙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情境与审美尺度的生成问题
收藏 引用
《东方丛刊》2008年 第2期 238-249页
作者:陈元贵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241000 
说起审美尺度,人们往往认为它仅指审美判断的标准。但在前苏联学者A.A.别利亚耶夫等人所编篡的《美学辞典》中却认为,“尺度”(审美尺度)其实既可指艺术品在形象制作方面的规范或传统,也可指人内在的评判标准。然则审美尺度如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广告设计美学初探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1998年 第2期12卷 95-96页
作者:汤晓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文学批评诸概念内含的冲突看批评的价值取向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 第4期 54-59页
作者:郜元宝复旦大学 
一文学批评既要在针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中抽引出某种普遍的和规律性认识,又须使这种认识和批评家对批评对象的审美体验肉血相联,不致于成为纯粹说理。批评既要将作品中最隐秘的意向透过艺术形式的种种装置明晰显豁地为读者挑明,又不可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美学解析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6期38卷 95-98页
作者:尹笑非 陈勤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中国传统吉祥图像是在继承神话思维生命一体化认知的基点上,经过自觉的图像思维的交织,将物化情感寄托于图像之上并定势化、模式化发展的结果。它是一种独具东方神韵的真正的象征型艺术,其象征意象的审美判断、审美价值构成了它特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