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幻觉"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审美幻觉:中西美学的理论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1991年 第3期 24-32页
作者:王杰山东大学美学研究所 
作者认为现代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审美幻觉问题,它是比较中西方美学的重要尺度。从中西美学的基本思路的比较后得出结论:古希腊美学是包含着自我解构的可能性,而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上是浑然一体的;古希腊美学从自然哲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与鸦片——审美幻觉批判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1989年 第1期 39-42,50页
作者:王杰 
文学作品无疑是由人创造的,带着很强的虚构性和假定性,然而,用虚构性原则决不能彻底说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就象文学中的爱情母题,虽然与本能、无意识和生理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但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始终说明不了性与爱、艺术家与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幻觉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 第5期12卷 43-45页
作者:鹿燕河南省交通学校郑州450052 
审美幻觉有别于幻觉,它能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于幻觉效果反映艺术形象的现实性,使之具有艺术真实性、这一艺术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尤为突出.幻觉描写在《诗经》和《红楼梦》中都有精到的表现,而在《红与黑》和《离骚》中更为突出,它能使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特性看广播剧的艺术美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4年 第6期 76-78,20页
作者:贡吉玖 吴煜 
审美特性看广播剧的艺术美贡吉玖,吴煜广播剧作为高雅的听觉艺术,以其反映现实生活的快捷、制作的精巧、剧情的引人、音响的丰富、表演的生动,为听众提供了丰富而浓郁的听觉美。广播剧题材的广泛性为听众提供了审美直觉、审美想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艺术幻觉与文艺创作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 第4期 56-61页
作者:方守金淮南教育学院 
幻觉是人在没有外物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假定性知觉.其心理内容是感到某种东西好象存在,可实际上并没觉知刺激来自何方,但又感到和实在物象刺激下的知觉一样真切.撇开精神虚妄患者不谈,在现实生活中,神经健全的人往往也有幻觉体验,尤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庄子寓言与道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2期18卷 50-56页
作者:袁伯诚青岛师专中文系 
本文从庄子道与寓言二者之间“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入手,对庄子寓言特征及其价值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指出庄子寓言是体道的艺术,这种直觉的体悟活动、审美方式,构成了庄于寓言的特色.“顺物自然”、“道法自然”决定了寓言以“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文学中的“颓废”与后五四时代的都市想象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 第4期 94-99页
作者:杜心源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不同于欧洲现代艺术家对庸俗的布尔乔亚现代性的反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精神带有深深的都市物质烙印。由于上海特殊的通商口岸体制,中国唯美—颓废作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外来文化的殖民性而预设一个理想化的西方来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错幻意象——《诗经》艺术变态心理素描
收藏 引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4期21卷 20-24,19页
作者:王乙 
杜甫身陷叛军于长安,于是望月思乡(鄜州)而忧思情炽,以至产生变态心理而吟出了传诵千古的名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思念之情切以至产生人我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庄子寓言与道
收藏 引用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第1期21卷 21-33页
作者:袁法周宁夏大学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幻觉与示现修辞
收藏 引用
《高校教育管理》1998年 第2期 71-73页
作者:闾海燕 
幻觉是示现修辞(文学创作)的心理基础。示现修辞的三种形式与幻觉所涉及的三种时间相契合。但幻觉“真实性”的实现机制却在于原始(儿童)心理的同一性范畴。示现修辞是审美幻觉审美理想呵护下的产物。它所实现的是艺术的真实而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