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心态"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血与火的洗礼——抗战时期中国美术家审美态度的转捩
收藏 引用
《美术》2005年 第7期 57-61页
作者:黄宗贤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抗日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惨烈而悲壮的民族自卫战争。这场战争猛烈地撞击着美术家们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术家们的审美心态和艺术趣味。这种心态和趣味的转捩不仅使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内涵、美术家的视野和创作风格发生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玩偶:女性难以走出的魔圈——“性玩偶”剖析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1991年 第2期 121-125页
作者:古建军陕西延安大学中文系 
近些年,在风靡全国的“性文艺热”中,有一个被人们忽视了的现象,就是“性玩偶现象。” 那么,什么是“性玩偶现象”呢?我认为,在近年来的文艺创作中,有那么一些所谓的新潮艺术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宾虹书法及印学探微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5年 第24期 80-89,2+1+153页
作者:许宏泉 
书法如果用"画家字"来讨论黄宾虹的书法,显然有失片面。所谓"画家字""学者书"于书法之本体无疑相对宽泛许多。十多年前,我曾在《民国歙人书家概述·黄宾虹》一章中写道:近百年纷乱的历史决定着人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秘的东方之都》在美国
收藏 引用
《舞蹈》1997年 第6期 40-41页
作者:冷茂弘 
《神秘的东方之都》在美国·冷茂弘东方——中国,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是遥远的,对她所拥有的神秘莫测的传统文化及五千多年的历史背景充满了钦佩和好奇之情。大型舞蹈、杂技晚会《神秘的东方之都》正好向人们展示了深邃的东方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寄啸烟墨话人生──从“三远法”看中国传统的审美
收藏 引用
《理论月刊》1997年 第6期 19-21页
作者:郑立东武汉大学哲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汉大赋“以奇为美”的审美特质──兼及汉大赋的兴盛与衰亡原因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1994年 第5期 75-79页
作者:陈洪波湖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 
汉大赋的兴衰是中国文学史上颇为奇特的现象,它骤然而来又倏然而去,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团和思考。我们认为一种文体的兴衰及其地位作用,势必与它自身独特的审美风格有关。清人程廷祥在论及诗、骚、赋关系时有一个很精彩的比喻:“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静心写世情──评陈源斌小说集《一案九罪》
收藏 引用
《文学自由谈》1994年 第2期 127-129页
作者:洪治纲 
静心写世情──评陈源斌小说集《一案九罪》洪治纲毫无疑问,在物欲大潮肆意冲荡的今天,一个作家最为可贵的就是要能保持冷静的写作心态,恪守独立的艺术人格。否则,其艺术的堕落将不可避免。在我看来,陈源斌就深悟此点。在小说的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新之美源于“贴近”——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评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12年 第2期 13-16,1页
作者:于隽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 
诞生于30年前的"春晚",现已成为国人春节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成为陪伴大众过年守岁的新民俗。本期"评论聚焦"栏目聚焦2012年"春晚",刊登了于隽博士撰写的文章《创新之美源于"贴近"》、薛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氏四兄弟与清初神韵诗潮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12年 第6期 211-219页
作者:王小舒山东大学文学院 
以王士禛为首的山东王氏四兄弟在明清易代的历史条件下,依靠家族和地域的文学传统,把握住时代脉搏,成长为主导文学的力量。他们倡导的神韵诗风表现的实际上是由鼎革转为盛世过程中一种难以言说的特殊审美心态。而神韵理论的提出则是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导演《拜相记》的思索与实践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2期14卷 14-16页
作者:宋捷 徐春兰 蒋弘翔 
导演的创作除了向全体创作人员深入地阐述剧本和帮助启发演员准确地塑造人物外,最实际的课题,就在于能否准确地创作新的演出样式。其成败的标志在于这个演出形式既能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又能让观众感受到全剧演出的深层意蕴。换个角度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