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指向"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黑格尔精神美学批判与艺术审美指向的多义性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 第2期45卷 81-93页
作者:王天乐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主要是围绕着“精神”一词展开的,社会批判学家西奥多·阿多诺曾将其称为“精神美学”。黑格尔认为艺术的最高指向就是绝对精神,是实体与主体的等量化,美是由概念到现实的显现过程,即“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宋代诗人审美指向的禅学化
收藏 引用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 第5期18卷 32-35页
作者:徐璐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两宋时期,禅宗迅猛发展,禅学与儒、道之学合流,禅学融进了文人的生活圈。当时的诗人受到禅学的影响,其审美指向逐渐禅学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以俗为雅,将俗事、俗物与俗语引入诗中,且能把生活之“俗”转化成艺术之“雅”;二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宋词中的“表情书写”及其审美指向
收藏 引用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3期33卷 24-29页
作者:宋秋敏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唐宋词对于眉、眼、唇的“表情书写”,虽然有符号化和类型化的趋势,并由此呈现出符合词体特征的悲情化、香艳化审美指向,但随着士风嬗变、词体演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所蕴含情感内蕴也经历了一个从平面到纵深、不断发展和诗意提升的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韵”在书法中的审美指向
收藏 引用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3期 66-68页
作者:石国强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以"韵"为核心的审美法则,在绘画理论和书法理论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然而"韵"的含义却既丰富又模糊。人们习惯用"神韵"一词概述艺术作品给予人的审美感受,进行描述却又描述不清究竟是怎样一种美感。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闽台当代“歌仔戏”服饰审美指向刍议
收藏 引用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 第3期 89-92页
作者:陈乃琛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商业美术系福建福州350012 
当代闽台两岸"歌仔戏"服饰变革与创新正迈向多元化及民族性的道路,它们在各自的人文土壤中培育出形貌迥异的花朵,无论是造型、色彩、纹饰还是材质都与时代息息相联。它试图对错综复杂的地域性人文进行准确剖析和映射,极力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相爱与永诀:《聊斋志异》婚恋小说的人生悲情和审美指向
收藏 引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 第1期27卷 10-14页
作者:虞卓娅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聊斋志异》中"相爱—永诀"型爱情篇章大致可分为不容于世、人鬼殊途、爱而失望、弃世求仙和缘满离去五种,从中蕴含了作者对人间爱情的叹息。"相爱而永诀"的情节悖逆实质上透露了蒲松龄心底挥之不去的人生悲情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趣、人趣与天趣:“趣”之美学的当代阐释与创新——以“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为例
收藏 引用
《山东艺术》2023年 第2期 91-105页
作者:孙晓娜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大学 
“趣”是中国艺术美学的重要范畴,在长期的美学演进历程中形成了物趣、人趣与天趣的不同审美指向审美层境和审美创新范式。“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以“中国气质国际视野”的多维视角,以互动、沉浸的数字化方式,对于物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文观念
收藏 引用
《文史哲》1992年 第6期 5-10页
作者:丰坤武 
早于欧洲人的中国人文观念更多地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一切文化行为都必须合乎人性之自然规律,且又要合乎秩序和规范。“人”“文”合一的思维方式,“为人生而艺术”的价值观念,“吟咏情志”的审美指向,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论视文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勰“意象”论的文化背景和理论蕴含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1993年 第3期 74-79页
作者:陈顺智武汉大学中文系 
刘勰虽然不能说是第一个将玄学言、象、意思想运用到文学领域的理论家,却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意象”这一概念,并为中国庞大细密的意境理论系统奠定第一块重要基石的文论家。他在那篇著名的《神思》中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玄学虚静说与文学创作心理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 第5期 90-97,89页
作者:陈顺智武汉大学中文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