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现代性"
33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主流”网络剧创作生产及其审美现代性探析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4年 第3期 115-122页
作者:刘晓东 武瑶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朝阳100000 
近年来,“新主流”网络剧创作生产与时代发展同声相应、与社会进步同气相求。在新的媒介生态、艺术生态、文化生态和产业生态中,作为互联网时代“主旋律”文艺的新形态和典型代表,“新主流”网络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以及传播、接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情感自由”到“审美现代性”——论浪漫主义与西方文学之现代转型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 第4期 90-100页
作者: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 
“自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核心,浪漫派张扬的“情感自由”乃此种“自由”观念的表现形态之一,体现了人的感主体的觉醒,也表现了浪漫主义对西方现代文明和理主义的反叛。浪漫派视人的心灵为照亮真理之路的灯塔,而不只是对现实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审美现代性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4年 第6期 32-37页
作者:桑丹中央戏剧学院北京昌平102209 
少数民族群体不再被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置于他者位置展开叙事,而被赋予更为自主、平等、个人的主体叙事视角。创作者通过情节敞开拓展更广的叙事空间,对人物暧昧处理使其内心世界分裂显化进而塑造作为心灵世界表现符号的人物形象,探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越东西之间——关于常玉“马”主题中审美现代性的建构
收藏 引用
《天工》2024年 第9期 60-62页
作者:谭涵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马”题材是常玉在动物类创作中使用最多的主题,他在创作过程中将这一形象进行了象征化处理,即在彼时动荡的历史背景下,立足于中国文化身份进行形而上的现代性转换,同时在不断转化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精神诉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现代性:当代艺术与现代传媒互动关系的表达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 第4期 206-212页
作者:吴永强 陈姿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当代艺术”并非一个编年史概念,而是一个以“前卫”精神为质地的观念系统,因而当代艺术的历史实可追溯到“审美现代性”产生之时;这一历史又恰好与现代传媒的发展进程同步。经过长期互动演化,当代艺术与现代传媒的关系日益从一种经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育》期刊与中国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兴起——以《美育》(1920—1922)为考察中心
收藏 引用
《教育科学》2022年 第2期38卷 9-14页
作者:周雅雯 宋伟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3 
创刊于1920年的《美育》杂志是中国美育史上的第一个学术美育期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美育》积极践行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开创的审美现代性理念,将艺术教育作为审美启蒙的重要途径,推崇以启蒙为目的的人生论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空间话语建构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 第1期 122-130,148页
作者:李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3 
空间话语在西方现代性进程中的衍生发展,是一个蕴含着深刻历史逻辑和一系列张力关系的建构过程。立足于审美现代性这一特定视域,其建构过程与现代艺术实践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不仅历经19世纪的知觉系统重构、现代主义的抽象空间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审美现代性理论的中国当代水彩技法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24年 第14期 24-26页
作者:凃宇轩湖北美术学院 
改革开放后,审美现代性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创作者。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艺术思想的传播为水彩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灵感。该文作者通过研究审美现代性理论及其发展,思考审美现代性理论与中国当代水彩画技法之间的联系,以及这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此岸与彼岸:审美现代性与新移民作家的身份认同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2年 第10期 182-187页
作者:王山美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全球化时代“万物互联”,母国与移民国、此岸与彼岸,彼此动态联系。处在两者之间居间地带的新移民作家,则因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而产生了身份撕裂的状态:一方面,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对立、相碰撞,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城市化、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之思——读《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二重奏》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6年 第5期 169-171页
作者:龚小凡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素以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著称,被视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其理论以批判现代社会的不合理,倡导以艺术反抗社会、拯救人为特征,是人们认识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种种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