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认识"
9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感悟:审美认识的本质形式——兼论美学—艺术理论的认识论模式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 第1期 37-44页
作者:朱贻渊宁夏大学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模式本身的注意,是近年来这个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动向。这种新的理论视角的正当性至少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研究并且坚持某一理论的时候,往往为了强调其真理性和有效性,而忘记甚至完全撇开这种理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在情境 价在情境——关于文艺作品审美认识和价值评判的一种理解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4期21卷 46-50页
作者:宋生贵 
由于文艺活动的特殊性,形成关于文艺作品审美认识和价值评判上的多“值”现象是必然的。对此,不妨变换一下思路去看待,即,变归纳概括、统摄于一的习惯为看重对具体艺术情境的具体感受;变在鉴赏中满足于作出“理解到了什么”的结论为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歌唱艺术的审美认识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2009年 第10期 191-192页
作者:曹凤湖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歌唱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一个审美主体的特殊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和美的音响的创造者。歌唱者只有从歌唱声音、音乐感觉、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等方面去领悟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感悟为审美认识的本质形式——兼论美学—艺术理论的认识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年 第1期14卷 95-99页
作者:朱贻渊宁夏大学中文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范畴,艺术和审美是作为普遍意识之一种,其本质是对历史存在的真理性反映(认识),而不是对任何经验现象的非本体论的知性认知,更不是对历史实体的知性认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娜·卡列尼娜》审美认识的多义性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3期 83-87页
作者:周振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审美认识的多义性———这是艺术作品的固有特征。难怪托尔斯泰一再重复说,以切断的形式引用名言“书籍有自己的命运”没有意义。这句名言完整的说法应该这样,“书籍在读者的头脑中有自己的命运”。①不同的读者或读者群对同一作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肖像摄影创作意识的审美认识
收藏 引用
《美苑》1998年 第1期 61-65页
作者:孙成义 
一幅优秀的肖像摄影作品,常常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鼓舞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受到高尚的美感教育.肖像摄影的最高任务,是用摄影语言来刻画人,通过赞扬真善美的情操和品格,或提示假恶丑和人物灵魂给人以审美评价和道德启迪.因此,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寒壑细流 琴瑟以咏——对古琴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审美认识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12期 74-77页
作者:吴锦川江苏理工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古琴是一种文人音乐,讲究虚实结合、“意”与“境”统一。古琴与山水画有着深刻渊源,山水画家对于古琴音色的欣赏如同鉴赏绘画的“六法”一样有“九德”的追求,即奇、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歌曲的审美认识及其特点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 第2期 55-56页
作者:肖安平 
一、历史概貌“lied”原意为德国的短诗,多半具有抒情内容(世俗、宗教),是一种多段意义不同的歌词用同一段旋律的形式。它的不足即是诗与音乐的表达不能一致———诗的抒情性内容不能在音乐上反映出来。11、12世纪这种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荷塘月色》的审美认识初探
收藏 引用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 第1期 48-50页
作者:李燕 席道林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长久以来,《荷塘月色》深为读者所喜爱,作品充分展现一种自然和人性融为一体的美。从优美的意境、真挚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人性的追求等角度来分析作品,探寻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认识
收藏 引用
《湖湘论坛》1990年 第1期3卷 90-94页
作者:张群喜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审美认识,艺术是认识,马克思主义美学对此早有定论。但是近些年来,由于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美学思潮的影响,我国美学界有些人又弹起了“情感说”和“直觉说”的老调,想推翻审美认识这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科学命题,居然也有不少人跟着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