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审美风尚"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诗意胜景 人间仙境--论清初袁江奇观山水新样式与时代审美风尚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4年 第2期 6-57页
作者:李永敬贺州学院 
袁江是清初个性风格鲜明的职业画师,在文人画盛行的时代不为彼时的画史所显。袁江的作品大多有确切的署年款,这样使我们对其作品风格的形成演变有了整体的鉴赏认知。最富有特色的青绿界画奇观山水新样式可视为他艺术一生的主体创作,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适人之用:审美风尚推动下传统砚台设计观的嬗变
收藏 引用
《工业工程设计》2023年 第5期5卷 1-6页
作者:江文淼 王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以传统文房用具中的砚台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延伸与横向比较厘清其发展脉络,进而探讨此研墨工具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的依存关系。砚台作为以墨和濡的实用器具,在宏约审美观统摄下,从朴素的舂捣型研磨器转变为随形附饰的磨制型三足砚;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艺相贯:赵之谦在潘祖荫幕府中的金石创作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4年 第2期 126-140页
作者:丛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同治六年至十一年,赵之谦担任潘祖荫的幕僚,这段经历对于赵之谦金石艺术风格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赵之谦与潘祖荫的幕僚关系以金石鉴藏和艺术创作为主要内容,他们对金石的兴趣基于共同的学术理念。搜访和刊刻汉学书籍是赵之谦与潘祖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理学思想影响下的宋代审美风尚探析
收藏 引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 第3期41卷 113-115页
作者:李会杰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对宋代艺术审美与生活审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宋代的审美风尚呈现出崇尚理趣、寓意于物和平淡内敛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熏陶、浸染下,宋代理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时代的审美风尚和生活的艺术化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4年 第6期30卷 72-75页
作者:金雅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8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与全球化的新媒体语境相关联的微时代,带来了文化生态与审美风尚的变化。其以日常、感性、快餐、娱乐等为指征的消费效益原则,冲击了以优雅、崇高、规范、秩序等为核心的经典美感风尚。以小生活、小人物、小情致等为代表的微风尚,不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王褒《洞箫赋》窥探两汉“尚悲”音乐审美风尚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23年 第1期 89-91页
作者:张一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两汉时期,随着器乐制作技艺日趋精湛,器乐的表现力与可知性问题、器乐审美感受的特殊性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思考。作为“一代之文学”,即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的“赋”,几乎是一开始就把音乐视为应当着重关注的对象。这一方面直接表现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龟兹乐舞中“胡风”审美风尚探析
收藏 引用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 第4期 139-145页
作者:刘莉 张佳明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30013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在唐代形成一股以“胡风”为美的时代审美风尚,唐代由三大胡舞引领的这股胡风热潮,对中华传统乐舞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唐诗中大量的乐舞诗保存了龟兹乐舞表演的现场记录,剥离掉唐人审美经验的主观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代审美风尚的代表——论欧阳修的美学思想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5期 47-53,58页
作者:柏寒 
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欧阳修是一位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不仅领导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而且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上方面广、造诣深、成就大。其散文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六家之首;诗歌奠定了宋诗的基本风格特点,开一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明式家具之“品”、“病”论其审美风尚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2年 第12期 93-96页
作者:王文藜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中国家具的发展有着千年历史,并自成体系。明式家具以其独特的形式、风格成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典范,在世界家具艺术体系中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王世襄先生巧妙地借用古人评画的标尺"品"与"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
收藏 引用
《探索》2007年 第2期 128-131页
作者:傅守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24 
大众文化的主流化发展和审美生活化图景的弥散,使当代美学走出经典美学的认识论路径、本体论路径和心理学路径,进入新的理论整合期,艺术哲学的视野明显扩大并形成与生活世界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审美风尚逐渐偏重功利性,世俗性的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