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客观真实性"
5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意调查方法客观真实性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统计》2011年 第9期26卷 46-47页
作者:林竹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民意调查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从整体设计、抽样方法设计、样本框建立、问卷设计、样本获取、数据处理和报告形成并发表的一整套规范的原则和程序。其自始至终遵守的原则就是要保证维护客观,以使民意调查的结果相对于民意原貌的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告仿拟的真实性感知与品牌态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宿州学院学报》2020年 第6期35卷 17-21,31页
作者:石晓岚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近年来,广告仿拟愈演愈烈,促使传播学者开始关注是否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影响。基于三种真实性感知维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客观真实性感知、建构真实性感知都不会改变消费者原有的品牌态度,而存在真实性感知可以改善消费者的品牌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影像与影片的差异看电影的“真实性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3年 第13期 13-14页
作者:孙进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048 
本文认为,由于时代和技术的局限,《电影的本》一书中,克拉考尔对影像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误读,使其与电影的概念发生混淆。虽然对电影的创作和审美意义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数字时代电影的繁荣,克拉考尔的理论在解读当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画线描的表现特色及其审美内涵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1年 第10期 143-144页
作者:张哲 屈健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作为艺术的线条,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视觉符号。人类在运用艺术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抽象而产生了线。因而,"线"作为最基础的绘画语言和构成形式,广泛为世界艺术家所钟爱。然而由于视觉艺术中"线"的"虚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药制剂掩味评价新方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的前瞻分析
收藏 引用
《中草药》2017年 第20期48卷 4139-4144页
作者:赵生玉 林俊芝 姜红 韩雪 韩丽 黄浩洲 贺亚男 许润春 张定堃 杨明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 
口感设计与掩味、矫味效果评价是中药制剂处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志愿者感官评价、动物偏好实验评价到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电子舌智能味觉评价,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分辨率越来越高,但与人体真实感受的相关却越来越低。如何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视觉下的时空意识与康德的时空观
收藏 引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4期41卷 43-48页
作者:王赠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文艺复兴时期时空已经普遍作为一种认识的基础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经典的案例就是透视法,它的作用不是为了呈现对象的客观真实性,而是为了建构符合视觉感受的主观真实性。联系康德对象符合知识的论断看,知识的产生要以感直观为前提和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新闻舆论监督的实现途径
收藏 引用
《新闻知识》2008年 第10期 46-47页
作者:田群兰 刘桂瑶 梁二平深圳特区报社会新闻采编中心 深圳特区报文体中心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新闻丰富多彩。这就决定了社会新闻要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监督作用的好坏,也反过来会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深圳特区报社会新闻板块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社会新闻要起到良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是美学的和历史的……——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阐释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1期 36-43页
作者:张平 
建国以后,我们往往套用毛泽东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坚持革命政治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论说,来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①以至在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文艺在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上种种“左”的问题和偏颇时,最终追本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视新闻编辑的新闻编排艺术素质探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 第1X期 115-116页
作者:张国彪吉林四平广播电视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给电视新闻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电视新闻编辑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视新闻行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以及后续的发展程度。这就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编排艺术素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戏曲文学的“有情无理”现象试证——兼论中国传统戏曲文学品位之不足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1993年 第1期 141-147,53页
作者:萧俊峰 
一、有情节而不合事理 翻开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学重要作品,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戏”是最重情节的曲折起伏,大起大落。这种追求是正确的,它体现了戏剧创作的特点。但它的严重缺陷是在追求戏剧情节的曲折起伏、大起大落的时候,忽视了情节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