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导弹研制"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导弹研制体系的初步建立(1956~1965年)
收藏 引用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年 第4期26卷 39-51,157页
作者:姜玉平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 
1956年2月,钱学森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随后,《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将导弹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紧急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航空、导弹技术等为主要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导弹研制中的“零缺陷”质量管理——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
收藏 引用
《航天工业管理》2003年 第3期 24-25页
作者:白凤霞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跨入新的世纪,我们感到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何面对考验,赢得发展,将是摆在企业领导者面前的新课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40年飞航成就彪炳史册——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制发展历程
收藏 引用
《Aerospace China》2001年 第9期2卷 12-12页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进入了不惑之年。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飞航导弹型号的研制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引进仿制,70年代自行设计,80年代创新,到90年代全面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在战略导弹设计试验工作中怎样缩短研制周期
收藏 引用
《中国航天》1979年 第5期 1-11页
作者:黄守忠 
前言战略导弹的“研制周期”不能只理解成一个“时间”概念。纵观美国战略导弹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对研制周期的要求,主要取决于国家战略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敌情态势的不断变化,如果战略导弹研制周期过长,那么,花费大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永志: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收藏 引用
《小学生学习指导》2025年 第3期 F0002-F0002页
作者:张晔 程娇(绘)不详 
1961年,29岁的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此时,正值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王永志追随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航天人,一起加入“创业”行列。1964年,王永志参加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的发射试验。在发射试验前,导弹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孙家栋
收藏 引用
《龙门阵》2008年 第1期 4-14页
作者:阿明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主设计师是孙家栋:37年后,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的主设计师仍是孙家栋,他的名字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联系在了一起。那么,这位航天科学家有着怎样传奇经历呢?请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孙家栋
收藏 引用
《连环画报》2022年 第8期 9-21页
作者:侯心川 程国英(绘)不详 
上期回顾: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从苏联学成归来,被选派到五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这一研究便是九年,之后作为导弹专家的孙家栋被派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面对转型,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控制系统通用体系架构研制模式探索
收藏 引用
《航天工业管理》2014年 第11期 71-74页
作者:韦闽峰 李德武 王知非 张志良 杨庆军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导弹控制系统电气部分由分布于弹上特定位置的单机及连接其的电缆网组成,用于完成导弹有关参数的采样处理和控制指令的输出,是控制系统的硬件基础。传统的导弹研制模式中,设计人员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自身的研制经验设计开发出不同体系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鹰”系列海防导弹全记录
收藏 引用
《兵器知识》2012年 第2期 60-63页
作者:李韶华 
在发展海防导弹事业过程中,中国是先有舰舰导弹,后有岸舰导弹的。"海鹰"系列导弹由"上游"导弹派生而来,由"舰上",移至"岸上",而后又发展为岸、舰通用的导弹。岸舰"海鹰"一号导弹于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系统工程的发展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5年 第1期5卷 1-3页
作者:许国志 陈立 顾基发 
我国最早有系统、有组织地应用系统工程是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一些导弹研制部门成立了总体设计部,负责导弹的预研、研制、生产、试验和运用的组织管理工作,同时使用了国际上已经应用的计划协调技术(也称网络技术)等一些系统工程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