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用烷烃分子C—C键和C—H键键邻接矩阵特征根衡量分子中价电子被束缚的强弱程度,以该参数和烷烃的支化参数以及温度为变量,对含有5~24个碳原子的液相烷烃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的导热率建立一个4参数拟合方程:λ=0.7568-0.2728(∑X1∝)/NC-C+1.5171(∑X1CH)/NC-H+7.4×10-5∑Sij+2.0966T-0.4该模型用于导热率估算,其标准偏差仅为0.0033 W·m-1·K-1,相对平均误差仅为2.11%.用上述方程对拟合集以外的9个烷烃分子的导热率进行预测,其预测的相对平均误差仅为1.64%,该预测精度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因此,此方程可用于化工设计中估算还未经实验测定的液相烷烃的导热率.
摘要:基于传统热桥法基本原理,提出了新的非对称结构模型——瞬态热带恒功率法用于测量材料的导热率。非对称结构模型将热源热带与温度传感热带电路彼此独立,消除了热带电阻自热以及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短时间内快速测量恒流电路中两热带的电压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准确测量材料的导热率。依据此模型设计了热带加热片,建立了基于LabVIEW测试软件的实验装置自动测量平台,实验测量结果与参考材料导热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对偏差在3%左右,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摘要:利用Fluent仿真软件研究片式散热器防腐涂层的导热率对片式散热器散热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较小的防腐涂层导热率使得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显著下降。提高防腐涂层的导热率可以实现在减小风机功率或减少散热片个数的同时保证散热效果,有利于实现变压器的节能和小型化设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片式散热器内部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变压器片式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1 前言 耐火材料的导热率在窑炉设计及热平衡计算等方面是极其重要的。耐火材料导热率的测量方法有热流法,热线法和激光闪光法,其中热线法较为简便,报道较多。国际标准、德国标准、日本标准的标准制定也均采用热线法。但是,热线法虽然简便,但高温测定所花时间长,同时还受人为条件限制,所以人们热切希望实现测量自动化。
摘要:一、引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占国内总能耗的27%以上,近几年来,国家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在新建建筑和旧建筑改造中,强制使用保温绝热材料,旨在降低建筑能耗。为了保证绝热材料的热阻指标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在建筑质检机构广泛使用导热仪,现场批次检测保温绝热材料的导热率(由此计算热阻)。
摘要:目前低密度纤维板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而导热率是保温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试验中测得密度为340kg/m3(WBP340)与410kg/m3(WBP410)的导热率分别是0.070W/(m.K)和0.077W/(m.K)。对比其他常用保温材料,低密度的纤维板的导热率特性优于实木,稍逊于泡沫塑料。考虑环保因素,低密度纤维板作为建筑保温材料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摘要:现代电子设备的大功率化、高度集成化、微型化、柔性化发展趋势对先进的热管理材料和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基于气液相变的热管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热管理手段,然而传统的刚性热管满足不了复杂结构、狭小空间的微型电子元器件以及可折叠电子器件的高性能散热需要,发展新型柔性热管技术有望克服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系统介绍了柔性热管的基础理论、结构设计、材料加工、器件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基于柔性热管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温度变化测量液位的仪表。该仪表利用液体和气体两种不同介质导热率的差异进行工作,具有无机械元件、可靠性高、制造工艺简单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一些传统差压式液位计难以应用的场合。水位传感器内部使用1-WIRE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22,大大减少引出线的数量,可以提高测量灵敏度和测量范围。另外还给出二次仪表设计方案和提高测量灵敏度的措施。
摘要:以光透过率作为纳米流体稳定性指标,同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超声振荡时间、分散剂种类和浓度等3个因素对羟基碳纳米管/乙二醇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黏度以及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分别为:分散剂>超声振动时间>浓度。在纳米流体的质量浓度为0.07%、加入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振荡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得到的纳米流体稳定性最好。与基液相比,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可提高1.34%,在-5~20℃时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摘要:尽管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尝试了各种手段,换热器表面的腐蚀和污垢沉积依然是换热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换热表面涂装耐腐蚀、抗垢以及高导热率涂料改性是解决换热器腐蚀和结垢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目前应用于换热器表面的各种多功能涂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这些多功能涂料体系的优缺点。并结合纳米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换热器多功能涂料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