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小组工作"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小组工作应用的不足及建议
收藏 引用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 第36期 1-3页
作者:毛艳青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重庆400047 
以S机构小组工作"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这一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的运用中存在投入经费不足、小组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不足、小组活动节目设计不足等三个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建议分别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义治疗理论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干预效果
收藏 引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4年 第12期32卷 1780-1787页
作者:韩佳佳 陆静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社工部200135 
目的:探讨基于弗兰克尔提出的意义治疗理论设计的小组工作方案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来自上海市S大学的410名大学生开展生命意义感现状的调查,接着研制出生命教育小组工作干预方案,随后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农村残障者自信心提升研究——以动物辅助治疗和小组工作方法为手段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天中学刊》2023年 第5期38卷 28-34页
作者:孙贝贝北京农学院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北京102206 
农村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自信心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小组工作与动物辅助治疗相结合用于其自信心提升研究,可以发现,该方法在农村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自信心提升方面具有积极效果,服务犬有助于缓解残障者的无助和焦虑,它的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学生生命教育小组工作及其方案探讨
收藏 引用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 第3期30卷 70-74页
作者:杨欢 常进锋 陆卫群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生命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生命教育如何实施正是高校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小组工作的价值理念以及介入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对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途径。运用小组工作特有的方法以及所起的作用,探索小组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OBE模式的“小组工作”课程改革
收藏 引用
《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 第46期 94-95页
作者:杨东宜宾学院 
基于OBE理念,将单一的授课过程整合为"教师知识传授+学生参与"和"学生服务方案设计和实施"两线并行的过程。笔者尝试从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体系、授课方法及考评三个方面探讨小组工作课程教学改革,试图建立"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知情意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实践研究——以S高校的小组工作为例
收藏 引用
《社会福利》2024年 第3期 43-53页
作者:曹迪 魏星鑫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 
文章基于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提升小组的行动实践,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结合个体“知情意行”的心理活动过程,探讨小组工作的干预成效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小组工作能够促进组员对自我的客观认知,疏解压力情绪,加强应对生涯问题的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主学习导向的社会工作教学活动设计——以《小组工作》课程为例
收藏 引用
《社会工作2012年 第7期 27-30页
作者:冯敏良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在我国十多年的社会工作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传统教学观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摒弃,而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观则给予越来越多的推崇和运用。本文在论证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在一致性的基础上,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职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小组工作干预研究
收藏 引用
《科技风》2016年 第21期 164-164,166页
作者:王亮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职业自我效能在高职学生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研究立足于自我效能理论,通过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变量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小组工作的方法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园艺治疗在老年小组工作中的运用——以上海市S社会福利院为例
收藏 引用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18年 第1期 113-136页
作者:李诗文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社工中心 
园艺治疗的理论和实务在欧美和我国港台地区由来已久,大陆对该领域的关注多局限于园林和护理学科。通过在台湾的实地观摩与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将园艺活动结合小组工作的形式用于老年人群体,有可预期的良好效果和很强的可操作性。本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学生社团凝聚力培育的小组工作嵌入:理念、路径与保障
收藏 引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1期42卷 61-67页
作者:杨波 赵爽辽宁警察学院监所管理系辽宁大连116036 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大学生社团一直被认为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能力发展和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顺利成才和就业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大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培育是有效发挥社团作用的重要基石。从分析我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