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小说评点"
71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金圣叹小说评点中的喜剧理论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3期 39-44页
作者:王国健华南师范大学科研处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所进行的社会讽刺评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喜剧人物形象塑造理论很有特色,并构成了他比较完整的喜剧理论.他在评点中揭示了《水浒传》的“风刺之旨”,突出了小说描写的讽刺性喜剧意味.并由此生发,对封建社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物塑造·小说评点·画像题赞(下)——谈水浒人物的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收藏 引用
《荆楚学刊》2018年 第3期19卷 43-52页
作者:刘树胜金陵科技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从《水浒传》原书的人物描写,到评点本的人物评点,再到插图本和以《水浒》人物为题材的画作的人物题赞,作家、学者和艺术家对水浒人物的评价形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小说的人物描写虽不能视为小说人物评价,但无疑为后世批评家、评点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游”看小说评点的审美特性
收藏 引用
《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 第11期 113-115页
作者:丁利荣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游”是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从小说评点的外在形式而言,评点是“游”的体现,从评点的内在精神上而言,“游”体现为有限与无限的二重性。概而言之,评点评点者在有限的精神世界中优游于无限的艺术世界的外在显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文为戏”--试论明清小说评点文本的戏谑化书写
收藏 引用
《兰州学刊》2012年 第10期 99-103页
作者:张伟 周群合肥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230601 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补充与想象——分析小说评点中画论的使用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8年 第8X期 33-35页
作者:张晓晨南京大学文学院 
小说评点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在具体地作品分析中,将画论作为分析叙事和形象地理论使用。本文分析了这种文学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将小说评点中对画论的运用分成'隐喻式的画论阐释'和'工具式的画论阐释',前者对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张竹坡小说评点艺术的来源及对后世之影响
收藏 引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5期28卷 32-34页
作者:钱成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225300 
自南宋刘辰翁开小说批评之风后,明清之际出现了小说评点的第一次高潮,其中张竹坡之批点《金瓶梅》为杰出的代表。张竹坡对《金瓶梅》批点中借鉴当时流行的八股文法,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说史观与金圣叹的小说评点
收藏 引用
《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 第3期19卷 63-66页
作者:钟锡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叶昼小说评点的虚实观
收藏 引用
《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 第1期8卷 37-39页
作者:王晓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叶昼的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有很大贡献。他的贡献在于他从文学的源泉、审美理想和创作方法几个方面为写实主义创作理论初步奠定了基础。在文学的源泉问题上,叶昼较为正确地回答了文学与生活、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的关系,他认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的小说评点与考据学风
收藏 引用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 第11期34卷 20-25页
作者:蒋玉斌 刘婷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南充637009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在清代,作为显学的考据学对小说评点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考据评点成为小说评点的一种自觉意识;小说评点中的“崇实”倾向;是否“可资考证”成为评点者评价小说的重要标准。清代的小说评点中的考据评点有利于更准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圣叹话语权力的多维生成探究——以“扶乩降神”与“小说评点”为考察对象
收藏 引用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年 第1期 361-378页
作者:陈蕾 程华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作为使金圣叹声名大噪的重要活动,扶乩降神与小说评点具有内在一致的权力"话语"指向。在扶乩降神活动中,金氏通过与神权、皇权、信众对话的方式,表达权力诉求,争取宗教、政治话语权,从而彰显自我价值。这是与传统文人扶乩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