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小说诗化"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小说诗化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 第4期 95-97,101页
作者:卢红敏华侨大学中文系福建泉州362011 
小说诗化现象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 ,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 ,从哲学精神、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诗化与我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说诗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美学形态
收藏 引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 第1期19卷 41-45页
作者:郭光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评论界总爱给一些小说授与“诗化”的勋章;一些小说家也常为自己的作品套上诗的灵光圈而殚精竭虑。小说中有诗无诗,那是检验作品的艺术质量的一个高层次的美学标准——类似这样的话绝不止出自少数人之口。这种提法比较笼统。我认为,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说意境与诗歌意境之区别——兼论小说诗化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6期 65-69页
作者:刘世剑东北师大中文系 
略观古今之论,又验之以文学作品,所谓意境乃是指在文艺创作与欣赏中形成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世界,亦即意与境的统一。考察具体作品,可能相对存在“意胜境”与“境胜意”的情况,实质上意与境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意是受制于客观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说诗化与文化艺术传统
收藏 引用
《嘉应大学学报》2003年 第1期21卷 48-51页
作者:卢红敏 周光明华侨大学中文系福建泉州362011 
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原因,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从哲学意识、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诗化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小说诗化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渊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儒林外史》:一部意在言志的诗化小说
收藏 引用
《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 第1期 36-44页
作者:许建平河北师大中文系 
尽管抒情言志的诗,其地位远不及经史诸子,但中国是个诗国,古代文人几乎无人不能诗,诗的思维是文人沉思于创作中的主要思维形式之一。用之于文则赋体、骈体争辉;施之于小说,则比兴对比、映衬、烘托,五彩缤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诗化小说形式特征举隅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 第S1期15卷 183-185页
作者:刘红明 殷艳娟 
诗化小说在新时期以更迅猛的势头发展。众多作家先后跻身于这条艺术芳径,不畏艰难地进行探索。在持有此种艺术追求的作家群中,汪曾祺与何立伟是最突出的两位。汪曾祺发表于新时期的《大淖记事》与《受戒》,无论是审美内容的选择,还是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何立伟小说语言定居状位的修辞效果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4期27卷 56-58页
作者:常月华 崔应贤 
论何立伟小说语言定居状位的修辞效果常月华,崔应贤当前探索小说的作家群中,何立伟的创作颇具情韵。他“喜欢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两极富艺术个性的文字”,在遵循语法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着大胆的创新超越,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舞剧改编策略分析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9卷 48-52页
作者:郑晓温州大学 
《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经历了多位现代舞蹈大家的改编,作为舞剧改编的个例,无论从改编的数量、改编方式上都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舞剧改编案例分析,阐释小说和据其改编的舞剧的关系及其内在叙事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实和梦幻的装潢──简评《英儿》张扬的艺术形式
收藏 引用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 第2期16卷 55-57页
作者:阳燕 
真实和梦幻的装潢──简评《英儿》张扬的艺术形式阳燕“死了的人是美人鬼说完就照照镜子其实它才七寸大小”很怪诞的两句诗。想给它一个合理而恰切的解释,却找不到可以表达的言语。就这样开始进入倾城的《英儿》。直到掩卷,头脑里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