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以纯净的笔营造一方土地读常星儿少年小说选︽黑泥小屋︾赵庆环常星儿是在辽西农村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在这部反映农村少年生活的小说集《黑泥小屋》出版之前,他已经在十年辛勤耕耘当中发表了上百万字的中短篇作品,以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受到全国少儿文学界的瞩目。常...
摘要:在魔幻荒诞中表现人生的真实──读长篇少年小说《眼睛的寓言》周晓波从江西走出来的老臣,近年来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开采着他所熟悉的、倾注了童年所有热情的、有关江西这片辽阔而又神秘土地上的种种现实故事。由于难忘的童年情结,因此他的关注总是以少年为中心.重在...
摘要:英国当代少年战争小说的创作在内容和艺术上都追求深度表现,其题材涉及严肃的历史、现实和隐秘的心理层面。创作者从少年视角重新审视战争的本质,发掘战争背景中"非常态"的少年情爱,艺术表现上多倾向于疏离性策略,采用复杂的叙事手法和多层次结构以形成文本的内在张力。这些少年小说打破了一般儿童文学所追求的明白晓畅的美学传统,以其反思性甚或颠覆性的品质来建构少年小说这一儿童文学分支所能达到的美学深度。
摘要:少年儿童小说是以少儿读者为主体接受对象,以表现少儿的现实生活世界和精神生命成长为主体审美内容的特殊小说。本文探讨了少年儿童小说的文体特征和艺术手法,探讨了小说/少年小说/儿童小说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年小说创作现状。
摘要: 90年代的少年小说创作中,“地域性作家群”的出现是一个独特的景观,老臣作为“男性的北方”中的一员,在小说的创作背景、人物塑造、情感基调方面都透出与“女性的南方”不同的气息。从他身上,我们还可以窥见90年代少年小说作家的新追求和新风貌。
摘要:成长是一种人的生命存在状态,少年儿童必须经过不断成长才能实现正常的社会化过程,逐步走向自我实现的未来人生。少年小说伴随着新时期人们对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成长的关注出现,随着新时期重建文学价值,儿童文学逐步回归艺术正道,"成长"也逐渐成为少年小说创作的一大热点。"成长"不仅是儿童的永恒追求,也是少年小说的永恒话语与艺术母题。新时期的少年小说以少男少女为主体接受对象,以表现少年的现实生活世界和精神生命成长为主体内容。
摘要:广泛涉足文学的多个领域,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的广东女作家西篱,2009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少年小说《雪袍子》。小说中,作家描述了一个流浪少年的遭遇,描写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平平实实、真真切切而又飘飘忽忽、曲曲折折。可以说。
摘要:二十世纪日本少年小说纵论朱自强在日本儿童文学用语中,“少年小说”有时是指作为大众儿童文学的小说作品,有时则是指艺术儿童文学中以少年为读者对象创作的小说作品。我们这里论述的“少年小说”的范畴只限于后者。一、大正:日本少年小说的滥觞时期日本儿童文学史基本...
摘要:以往的儿童文学对于成长的片面理解,文学对少年成长的表现被引导到标准化、格式化了的社会规范上来,在面对国家、社会、集体的时候,个人是可以被忽略的。中国少年小说真正的艺术自觉及其卓有成效的艺术创造实践,是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初、中期以来,当人们关于人的理想发生变化,即不再将某种先在的价值规范当作成长的唯一目标而承认人的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承认社会应是由有丰富完满的人格结构的个体构成的社会,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成长的首要目标时,人的生成向度便会发生变化,这也正是少年小说逐渐向"人学"回归的过程。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