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少数民族戏曲"
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少数民族戏曲:多元化发展及其保护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7年 第12期 44-50页
作者: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就中国少数民族戏曲整体而言,"大部分处于剧种建设阶段,远不如汉族剧种那么成熟。但却于稚气、粗砺、原始之中显出迷人的色彩,它既是古朴的,又是鲜活的;它既是简陋的,又是精致的;从戏剧整体看它不十分完备,但从局部看它又是相当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生成规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4年 第3期25卷 105-109页
作者:李悦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少数民族研究室 
光辉灿烂的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创造,是各族人民经济、文化长期相互交流、融和的产物。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数民族戏曲研究的一部新作——评李悦《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戏曲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5年 第2期 350-353页
作者:李小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在中国戏曲研究中,尤其是与汉族戏曲研究比较起来,少数民族戏曲的史料整理和理论研究工作一直比较薄弱,对于各民族剧种的文化源渊、艺术特色、发展轨迹和理论探讨都明显不足,对于少数民族戏曲共同的艺术形态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古剧 少数民族戏曲的新探索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8年 第12期 60-62页
作者:侯文杰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为少数民族戏曲的代表之一,“蒙古剧”的概念确立时间并不长。1984年2月10日文化部发文确认蒙古剧为“新兴少数民族地方剧种”。中国戏曲志编委会也将它纳入戏曲编目,认为它“不仅填补了蒙古戏曲空白,而且丰富了祖国的戏曲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数民族戏曲争艳京华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16年 第9期 58-61页
作者:李小菊 
八月的京城迎来了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三十一台大戏,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民族宫大剧院、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里,来自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剧目亮相首都舞台,其中,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戏曲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品格、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填补戏曲史学空白 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读王文章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3年 第12期 91-94页
作者:肖宜悦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中国的戏曲文化是由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除汉族戏曲剧种外,还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侗族、白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戏曲剧种。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丰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戏曲现代化生存模式构建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 第5期38卷 132-135页
作者:刘科 周勇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城镇化加速了民族传统社会场景解构,为民族戏曲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完全陌生的城镇化境遇,少数民族戏曲必须要因时而变,形成和城镇化环境相一致的生存模式。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品牌建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服务提供都是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的艺术特征与风格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7年 第2期 343-351页
作者:李悦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少数民族戏曲研究室 
少数民族戏曲的艺术特征中国少数民族戏曲的艺术特征,与其自身的生成规律息息相关。众所周知,由歌舞、说唱综合发展成为新的艺术——戏剧,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戏曲在各自的生成过程中体现出的共同规律;而戏曲剧种的民族化和地方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的多样性及对少数民族戏曲的保护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04年 第3期 25-31页
作者: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的多样性是中国戏曲不同于其他国家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这种一体化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艺术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席卷世界各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生成与发展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03年 第4期 29-35页
作者:李悦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少数民族戏曲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