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少数民族文学"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溯源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 第3期40卷 24-34页
作者:李琴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学界通常认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源自茅盾1949年9月为《人民文学》撰写的《发刊词》。其实,茅盾提出的“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是遵循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开展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数民族文学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1年 第S1期20卷 47-48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延安文艺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兴起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 第4期40卷 5-15页
作者:毛巧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少数民族文学是新中国人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密相关,但它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少数民族文学”相关话语早在20世纪初期至二三十年代伴随歌谣运动、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49—1976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外译的特点——基于中国大陆英译作品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 第4期40卷 139-147页
作者:王彦杰 罗宗宇湖南大学文学院 
1949—1976年共有二百多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英译,其译介特点在于:官方组织译介;以外文出版社和英文版《中国文学》为主要生产平台;作品选译在多维兼顾中突出重点,多维兼顾是指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多文体、多民族、多题材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主体间性到文化间性: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跨文化写作的人类学观察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年 第3期43卷 132-140页
作者:朱林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跨文化写作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突出现象,体现在身份、语言、文化诸层面。从人类学角度看,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意识是在交往中获得的,归根到底是一种主体间性。身份意识的主体间性构成了对原生论的反驳,也对“民族文化代言人”的说法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的内涵与表达艺术形式探索——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 第8期 I0047-I0047页
作者:段淑洁云南大学文学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寻根”思潮在文学领域愈发盛行。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版图中“文化寻根”的重要一隅,长期以来却以一种缺席的姿态被遮蔽。《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一书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为研究对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美学精神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美
收藏 引用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5期43卷 112-118页
作者:张淑云广西教育学院教务处广西南宁530023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从中华美学中汲取营养,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少数民族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涵盖外貌、性格、行为、家庭角色、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中华美学智慧,被赋予了独特的精神印记,具有特定的社会符号意义。她们或在身体形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写作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挑战
收藏 引用
《写作》2023年 第3期43卷 41-49页
作者:覃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人工智能写作可以进行少数民族题材文本化的类型操作。在多民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以作者的民族主体性为本,但人工智能写作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作者主体性,这是人工智能写作对少数民族文学“合法性”的本质否定。“某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话语演进史考(下)
收藏 引用
《阿来研究》2023年 第2期 204-212页
作者:姚新勇 易家玉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 暨南大学文学院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兄弟民族文学”话语的成型(1955—1957上半年)经过四五年的工作,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运动初见成效,最早一批少数民族或兄弟民族作家也被发现或成长了起来,但是中国作协的相关工作,似乎还缺乏相应的跟进。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介融合时代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当代发展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黑河学院学报》2022年 第1期13卷 119-121页
作者:刘冰 柴华 包学敏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46 
数字时代来临彻底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生现场,媒介从文学的传播载体上升为具有建构意义的主体性力量,原本逐渐沦于文学边缘的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可借由网络文学创作对内不断促动自反性价值认知的产生和个体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