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尖晶石结构"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尖晶石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阵列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功能材料》2024年 第7期55卷 7079-7090,7104页
作者:蒋志强 刘芳 王兴军 侯云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上海200093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83 
尖晶石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阵列相对其纳米线和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能源存储、催化、磁性和光电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概述了水/溶剂热法制备尖晶石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阵列的过程中影响其结构形貌的多种因素(基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动力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性能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成果》2023年 第2期24卷 4-5页
作者:李继利 唐春娟 孟培果 余东升 侯建华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太阳能转换及锂钠基储能电池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洛阳471023 洛阳理工学院数学与物理教学部河南洛阳471023 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技术中心河南洛阳471023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为了实现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作为目前最具优势的新能源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的锂离子电池,将对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调整我国能源战略结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铬铁矿的还原焙烧与磁选分离
收藏 引用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 第2期38卷 25-32页
作者:亓捷 刘承军 张波 姜茂发东北大学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19 
以南非铬铁矿为原料,以潞安煤粉为还原剂,进行了铬铁矿粉还原焙烧与磁选分离实验。借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碳热还原和磁选分离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发现,当温度低于1 200℃时,铬铁矿仅发生少量铁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伊利诺伊大学镁离子电池取得新进展
收藏 引用
《电源技术》2015年 第6期39卷 1137-1138页
作者:贾旭平 
近日,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研究人员对电动汽车电池的研究又迈出一步。该团队以镁离子打造的电动汽车电池,也许能跑赢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UIC助理教授Jordi Cabana表示,由于镁是携带两个正电荷的离子,因此使用镁离子作为电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Li—Mn—O体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3年 第1期37卷 18-21,35页
作者:夏君旨 纪海涛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063000 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机械厂,沧州061000 
总结了当前对Li-Mn-O体系各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LiMnO2、Li4Mn5O9和Li4Mn5O12,在全成和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特征和结构变化过程,以及材料的结构结构的变化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废渣制天线磁棒
收藏 引用
《环境保护》1979年 第2期7卷 39-40页
电解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将产生一些废渣,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废渣的价值,我们在上海医疗器械二厂及红声磁性材料厂的配合和协助下,用不投加食盐的电解法将处理含铬废水所得的废渣试制成MX-400中波天线磁棒(即锰锌铁氧体)。废渣的产生和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湿法氧化工艺对VCSEL器件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 第4期1卷 369-372页
作者:李海军 钟景昌 郝永琴 赵英杰 马建立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 
在精确控制气体流量、温度等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了湿法氧化实验。在SEM下观察了高铝氧化层的微观结构。讨论了高铝氧化限制层中氧化产物体积收缩产生的多孔结构对氧化反应的作用,以及收缩应力对有源区的影响。分析了氧化后器件串联电阻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氧化碳加氢制取芳烃研究获新进展
收藏 引用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8年 第5期43卷 14-14页
日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刘中民院士、朱文良研究员、倪友明副研究员研究团队在二氧化碳加氢制取芳烃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进展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团队设计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hock synthesis and purification of γ -Si3N4 from impure a -Si3N4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facilitating related researches
收藏 引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版)》2007年 第1期1卷 40-43页
作者:TANG Jing-you YAO Huai TANG Cui-xia LIU Lai-bao YANG Shi-yuan LIU Yu-sheng HE Hong-liangLaboratory of Matter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Shock Waves and Detonation Physics Institute of Fluid Physics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Mianyang 621900 China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